"我們要敢于承擔風險"
孫波同志雖已離我們而去,但發現蘇丹某油田時,與他共事的經歷常常在我腦海出現。他為了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的發展,敢于承擔風險的膽識魄力令人仰止。
2001年,經過認真測井和對資料重新研究解釋,勘探開發研究院蘇丹項目油田地質室認為T和TW兩個油田的油水界面應該下降,含油面積增加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建議大尼羅公司鉆探3口評價井擴邊。為此,需要鉆井費用780萬美元,當時由我向高層管委會(MC)陳述了申請增加預算的理由。
那年,中國石油蘇丹油氣業務的運營政策是壓縮投資,從大局考慮,支援其他項目發展。在中方內部,也有兩種主張,有主張實施打井鉆探的,有持放棄意見的。為此,我和同事李叢瓊把構造圖掛到了時任大尼羅公司總經理的孫波同志的辦公室,讓他更清楚地了解油田潛力的大小。
會上,孫波并沒有馬上做出表態。會后在認真聽取匯報,了解地質情況后,他力排眾議,支持開鉆擴邊井。最終,3口擴邊井完鉆后,發現了巨厚(60~90米)新的含油層系,油田地質儲量增加1.33億桶,可采儲量增加4000萬桶,拉開了新油田滾動勘探的序幕。隨后,蘇丹項目成立了由中方專家主導的跨勘探和開發兩個部門的攻關小組。經各方通力合作后,先后增加地質儲量6.08億桶,可采儲量1.73億桶。
后來大家都認為,做出這些決定源于孫波對地質情況的了解。在蘇丹項目工作過的人都知道,他對油田生產井的情況、剩余油的分布以及地質特征和變化對油田綜合含水的影響等了如指掌。
“國際競爭激烈,時間不等人呀”
2010年2月,就任中國石油哈薩克斯坦公司總經理不久的孫波,風塵仆仆地來到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門聽取中亞俄羅斯研究所對中亞俄羅斯地區油氣田勘探開發潛力與規劃等方面內容的介紹。
孫波對科研人員的尊敬、信任,以及同事般的親和力,一下子拉近了與基層科研人員的距離。大家沒有了無端的敬畏和忐忑。聽完報告之后,孫波同志的點評和講話又使大家肅然起敬。
“國家快速發展,國家缺油缺氣,開拓海外業務就是我們石油工業的二次創業。作為一個石油人,我們趕上了好時候。我們要為子孫后代留下點什么。國際競爭激烈,時間不等人呀。”
他那種使命感深深地震撼了大家,使我們研究人員受到一次真正的愛國主義教育。
孫波同志常說,你們科研人員是真正的專家,決策應該基于你們的結論。孫波同志在任何場合,都把專家奉為上賓。
2010年6月,孫波同志全程參加了勘探院主辦的“哈薩克斯坦地區勘探開發技術交流會”。會上,他不以領導自居,悉心聽取專家意見,了解地區公司油氣勘探開發現狀與存在的問題,虛心地聽取技術支持機構對勘探開發的技術對策和建議,與研究人員一起討論未來發展潛力與規劃。在孫波同志身邊,我們時刻感覺到被尊重的溫暖,這極大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者董俊昌,為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