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不清楚,蘇永地的工作主要是地質構造解釋成圖。這是一項非常復雜和枯燥的工作,但這項工作事關整個勘探能否成功,所以非常關鍵,如果不能將獲得的地質資料很好地解釋成圖,對后面的勘探工作影響非常大。但是,在這里蘇永地并沒有過多表現自己的工作,這是他的一慣樸實和樸素的風格。前兩天,他還曾找到我和汪助理(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CNODC總經理汪東進)說,事情都是大家干的,公司給他的榮譽太多了,請求公司以后不要再給他增加榮譽了。”吳耀文激動地講述著蘇永地的故事。
蘇永地從1997年到蘇丹,8年的時間里,他在海外為中國石油國際業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那么,蘇永地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在8年里做了什么樣的工作呢?下面是記者采訪時,蘇永地的自述。
1997年7月,我從中原油田調入蘇丹1/2/4項目勘探部,踏上遠離祖國,風情迥異的非洲古國蘇丹。時間荏苒,彈指一揮間就是8年。這8年,我在蘇丹從事勘探部署和井位設計工作,與同事攜手并進,為蘇丹1/2/4區塊建成年產1500萬噸的大油田作出了我自己的努力。
初戰Unity油田告捷
1996年12月底,我接手蘇丹1/2/4區塊Unity油田126平方公里的三維地震解釋及提供一批探井井位的任務。蘇丹,這個我從前并不怎么了解的國家,此后就一直與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連。
1996年,蘇丹政府對位于穆格萊德盆地的1/2/4區項目進行國際招標,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11家知名跨國石油公司參與角逐,競爭異常激烈。11月29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脫穎而出,隨后牽頭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4家公司組建了聯合作業公司。當時就曾有一位西方石油公司總裁對蘇丹政府說:“你們的選擇是錯誤的,把這個項目交給CNPC,將難以按時完成。”
聯合作業公司開始運作后,要求在兩個月內完成蘇丹1/2/4區Unity油田126平方公里的三維地震解釋,并提供一批優質探井井位,任務緊急,刻不容緩。因為蘇丹Unity油田雨季時一片汪洋,必須提前提供井位才能在雨季到來前修好通往井場的道路,否則3臺進入待命狀態的鉆機上不去將要停工,進而嚴重影響1/2/4項目勘探開發的進度。
蘇丹1/2/4區126平方公里的三維資料采集完成于1983年,覆蓋次數低,資料品質差,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石油地質資料,完成精細構造圖,提出井位,非常困難。此前,加拿大SPC公司用了半年時間對Unity油田三維地震資料進行了解釋和評價,結果未能完成評價任務,無功而返。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當時還在中原油田研究院工作的我和同事們。那段時間里,我把自己幾乎固定在了辦公室。當時正值1997年1月,大年三十夜我和家人過了一個除夕,初一一大早就回到了辦公室。我感覺時間太緊迫了。在此期間,聯合公司先后兩次派人到中國檢查工作進度和質量。他們對每條測線的解釋結果都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分析。
依靠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熟練掌握Geoquest公司的Iesx地震交互解釋軟件優勢,我和同事們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Unity三維地震解釋工作,編制出了5層頂面構造圖。聯合公司其他三家伙伴公司的專家,將我們的研究成果與加拿大SPC公司耗時半年的研究成果進行對比,最終對我們的研究結果心悅誠服。
蘇永地的故事:在此基礎上,蘇永地和他的同事根據蘇丹1/2/4區油藏特點,以Bentiu和Aradeiba為主要目的層,精心設計,有的放矢,針對9個斷塊提出了9口預探井井位,全部成功。同一時期,加拿大專家確定的11口探井中,出現了3口干井;馬來西亞專家確定的兩口探井相繼失利,以致后來沒有信心獨自確定井位,請求中方幫忙。
中國石油的成功在聯合公司內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中方的地震解釋技術讓外方刮目相看,許多外方的技術人員遠遠地看到中方技術人員就豎起大拇指。67歲的加拿大專家喬治就常常緊跟著中方人員,想看看中國人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
一張構造圖改變了勘探決策權
1997年7月我被點名調入蘇丹大尼羅作業公司勘探部工作,當時,大多數中方技術人員第一次參與這種多家外國公司聯合組成的作業項目。勘探部經理、副經理分別由加拿大和馬來西亞方面擔任,因此,勘探決策權基本上掌握在外方合作伙伴手里。
到蘇丹一上班,項目勘探部就安排我負責1/2區地震資料解釋滾動勘探工作。在工作中,我發現急于鉆探的1/2區沒有全區構造圖,而構造圖是確定井位的基礎,這對于勘探工作無疑是一個嚴重的缺失。我決定選擇這方面工作作為突破口。
當時,蘇丹1/2/4區已歷經10多年的勘探,從美國雪佛龍公司,加拿大SPC公司到蘇丹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地震作業測線長度將近兩萬公里,而且各家采集的參數互不匹配。地震資料堆成了一座小山,從一條條測線理出個頭緒來需要的時間難以說清。
我扎進資料堆,邊翻找,邊逐口分析已有鉆井的成功與失利的原因,尋找油藏條件和富集規律。我的全部節假日是在翻閱資料中度過的。50多天后,一幅1:10萬,囊括1/2區主體部位Bentiu頂面構造圖完成了。這是聯合公司1996年底組建以來的第一張區域構造圖。
勘探部經理和副經理拿到構造圖后喜出望外。他們拿著這張圖逢人就講:“你們看,這張圖是CNPC蘇永地做的,圖上標明了66個有利圈閉,我們勘探部今后的工作方向已經非常明確了。”
在接下來的一連串成功事實之后,外方不得不開始糾正自己的偏見,重新審視中方地質家的價值。盡管當時我還是地球物理師,但勘探部破例為我專設了一個主任地球物理師的崗位。我覺得,這不是設給我本人的,而是設給CNPC,設給所有的中國石油技術人員的,這是國外同行對中國石油技術水平的肯定。漸漸地,從地震解釋、綜合評價,到井位部署,中方人員的意見開始發揮作用。在勘探部署上,也逐漸形成了習慣,國外同行確定井位的時候都來與我商討。
聯合公司根據這個圖件,制定出后續幾年大規模勘探開發計劃,很快見到效果,1/2區的儲量從1997年初的不到4億桶,迅速增長到2002年的10億桶。就連當初在1/2/4區競標中落選的法國道達爾公司總裁也改變了態度,誠懇地說:“只有中國人才能把這個項目做好。”
蘇永地的故事:就在蘇永地緊張制作那張區域構造圖時,1997年7月,1區重點探區Munga-1和MungaSouth-1獲高產油流。為了加快該油田的進一步鉆探評價,兩臺鉆機同時開赴油田井場,及時提供井位迫在眉睫。勘探部臨時抽調蘇永地接過這一任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10個晝夜后,他交出了合格的答卷。
接下來,開發部找到蘇永地,請他以最快的速度解釋TomaSouth三維資料,并落實TomaSouth和ElnR油田的規模及開發井井位。經過6天6夜的忙碌,蘇永地和他的同事完成了TomaSouth地區300多平方公里的三維解釋工作,編制出了精細解釋構造圖,確保了雨季打井和油田按時投產。這一成果還得到了意外的收獲,在油田周圍發現了5個有利圈閉,后來經過鉆探,證實了4個高產含油斷塊,探明可采儲量2450萬桶;同時還及時調整了Elxar-2探邊評價井的井位,避免了把井打到油田邊界之外。
發現新構造的感覺什么都換不來
蘇丹6區是CNPC的獨資項目。2001年初,CNODC全面接手6區項目。當時設備和技術人員一時到不了位,特別是Fula探區的三維采集結束后,資料解釋和成圖一時還沒著落,6區項目總裁陳忠良找到我,要我幫助6區完成Fula探區和Bentiu頂面構造圖。此時,我在1/2/4項目勘探部,本職工作已經非常飽和,我只能利用節假日和晚上等業余時間干6區的工作。6區地質條件復雜,美國雪佛龍公司在此曾做了三維地震兩萬多公里,鉆探井、評價井32口,僅發現了幾個小油田。接下工作后,我以較快的速度完成了Ben鄄tiu頂面的三維構造圖,最后又在工作站熬了3個通宵。3天下來,我的眼睛紅紅的,眼圈黑黑的,人也更瘦了,但看到新發現的有利構造,我心里覺得非常興奮。這是什么都換不來的感覺。
蘇永地的故事:當時的蘇永地,白天到1/2/4項目上班,晚上則到6區工作,兩頭奔跑,經常加班干到深夜一兩點。由于高度緊張,身體過度疲勞,再加上蘇丹地處熱帶沙漠地區,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蘇永地病倒了。但蘇永地硬是堅持著,病情稍一好轉,又回到了資料室里……
在聯合公司勘探部,許多外方同事都是手繪制圖,但蘇永地對IESX地震解釋軟件很熟練,可以通過計算機解釋成圖。加拿大67歲老專家喬治便經常來向蘇永地探討和交流有關計算機解釋成圖的問題。聯合公司中幾乎所有外方同事都向他請教過類似的問題。
2000年下半年,蘇永地和雍風軍等同志正式介入4區的勘探工作。他們反復從泥巖蓋層厚度,沙質含量高低,斷層構造等方面分析前期勘探失敗的原因,終于發現了KaiKang地區存在油源條件,并采用最新的地震資料在該區西北部進行Ben鄄tiu和Arageiba精細成圖,判斷出這兩個斷裂帶上的Ditfrawest-1井存在含油構造。這口井2003年1月31日開鉆,獲得了重大發現,在Diffra地區找到了豐富的儲量,可以形成年產200萬噸的產能。2004年4區又在Nerm地區取得重大發現,2004年9月18日Neemeast-1井Bentiu組試油獲得日產4700桶高產輕質油,創造了1/2/4區試油歷史最高產量。這一發現,改寫了4區勘探開發的歷史,讓一塊死區變成了聚寶盆。
我的集體感染著我
自赴蘇丹,我每年有10個月以上的時間是在國外度過的。8年來,我很少與家人共度春節;父母生病了,我沒能在病床前盡孝心;女兒從小學升初中,從初中升高中,我沒能給她輔導過功課;家從中原油田搬到北京,我也沒能幫上忙,妻子獨自一人承擔著來自家庭和工作的重擔,我心里是愧疚的。但是,蘇丹項目目前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最大的項目和成功的典范,我又為此感到非常的欣慰,沒有什么比能夠找到油田更令人欣慰的事了。
近幾年,由于我在大尼羅石油作業公司工作中的表現,馬來西亞等一些國家的石油公司高薪聘請我,但都被我婉言謝絕了。他們很不理解,追問我為什么?我沒有更多的解釋。我是靠人民助學金讀完大學的,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就立志當一名出色的工程師以知識和業績回報祖國。我對他們說,CNPC團結協作、迎難而上的集體感染了我,我只有在那里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離開了這個為石油拼搏的團隊,我將一事無成。我的事業在中國石油!
蘇永地的故事:2001年11月,加拿大方勘探部經理鄭重地給勘探開發公司領導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蘇永地先生謙虛謹慎,嚴細認真,刻苦鉆研,技術熟練,熱心幫助同事,為聯合公司做了大量扎扎實實的工作……這些優良品質也為我們多元文化的公司樹立了團結協作、努力工作的榜樣。”馬來西來國家石油公司蘇丹地區總裁多次高度評價蘇永地的工作。他說:“CNPC應為有你這樣杰出的、忠誠的地球物理師和勘探專家而感到無比自豪。”
一次,蘇丹6區項目申報科技成果,按照工作貢獻,蘇永地的名字理當排在前面,但蘇永地卻堅持排在大家后面。他說,成功是全體中方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這么優秀團隊合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