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畢業于八一農墾大學園林園藝系,現為基地市政管理中心園林工程師。她很喜歡小說《烈火青春》中的一句話:“讓青春烈火燃燒永恒,讓生命閃電劃過天邊,用所有的熱情換回時間,讓年輕的夢沒有終點!”
為了做好本職工作,她對油田各主次干道、花壇模紋進行了全面統計和測量;對油田及濮陽地區城市園林植物進行了系統調查,建立了油田首個植物標本試驗室、園林技術資料庫、園林圖文電子庫,創立張超園林工作室;創辦了《油城園林情》專業技術期刊;編著了《園林栽培與養護技術》等16部130萬字的技術資料;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及各類文章120余篇;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并獲得油田創新創效成果一等獎一項、政研成果三等獎一項、QC成果一等獎兩項,實施創新綠化養護方案36項,節約成本160余萬元。
張超參與并主持了未名園文化廣場、馬頰河沿河風景帶、油田賓館等多項油田綠化工程建設項目。作為油田兼職教師、綠化講師,她義務為員工授課400多學時。她通過個人微博等方式編發科普知識,與大家交流園林綠化經驗。工作6年來,她先后獲得了中國“最美風景園林人”、油田“知識型員工標兵”“女工建功立業標兵”等榮譽稱號。
2012年4月,張超休完產假后回到工作崗位,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黨員立項攻關項目。在草坪的建植及養護管理中,清除雜草一直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任務,草坪草種落地后,雜草就開始了同步危害。考慮到轄區草地覆蓋率高、綠化人員又非常緊張,她就和同事將清除雜草、減輕工人工作量作為此次立項攻關的課題。她從網上買來了不同品牌、不同配方的除草劑,根據成分、藥效對其進行重新混合配比。為了保證藥效,她選擇在早晨6點植物葉片氣孔打開時施藥。為了防止因自己的工作性質給孩子造成不良后果,在實驗前期,她狠心地給剛剛半歲的孩子斷了奶。
為了對油城的病蟲危害予以前瞻性防治,她先是對中原路毛白楊、未名園柳樹進行蚜蟲病的注射防治試驗,每天觀察植株的生長勢、了解蟲口密度的變化,并做好詳細記錄。為了做好降本增效的工作,她從壓縮成本著手,研究出溝槽間隔灌水法,這種方法使樹木底部周圍的土壤避免了因漫灌造成根部含水量高而導致的真菌滋生,有效地防止了病蟲害。她按每棵樹每年澆水4次、根部施殺菌劑2次計算,每棵樹每年節約支出1.2元。除了病蟲害防治,她還對藥液進行自主配比,矯正了植物缺素病,有效地調節了植物生長態勢。目前,這項零污染、低成本防治法被作為新技術推廣項目在油田公共綠地推廣。
張超沒有滿足現有的成績和榮譽,懷著青春奮斗的夢想,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后,又于2014年取得河北農業大學博士入學資格。成為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會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山東農科院兼職研究員之后,張超沒有忘記反哺社會。她以志愿者的身份主動參與了濮陽市、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堅持文化扶貧,義務設計規劃方案37項。
幸福生活,快樂工作,以愛崗敬業的激情來詮釋奮斗的青春力量,這是她的不變信念。生在油田,長在油田,更要服務在油田!這是她的承諾,也是她必將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的青春誓言!(中原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