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稀飯真好喝,有家的味道,我再喝一碗。”11月8日晚飯時間,在普光的食堂里,剛從中原休假回來的李鋼站起來又盛了一碗紅豆米粥。
大家都知道,眾口難調。所以,普光分公司職工食堂雖然每天變著花樣做精致可口的飯菜,無論從營養到味道來說,我這樣難“伺候”的人來說已經無可挑剔了,可還是難以滿足所有人的口味。最近,我在食堂就餐時,發現大家竟然邊吃邊夸了,總覺得去食堂喝口稀飯才能找到家的感覺,心里變得踏實下來。
原來,機關服務中心普光服務部經理趙新莉在這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普光氣田工作的大部分職工來自北方,喜歡晚上喝點稀飯,雖然食堂每天換著花樣地熬稀飯,但她總感覺火候不夠,好像沒有熬制出稀飯應有的香味。經過認真比對后,她重新購置了一套設備,囑咐師傅們提前3個小時把難以熬出香味的紅豆熬上,分時間段放入易于熬透的米,終于熬制出了味道純正的“北方稀飯”。由于熬的時間久,攪拌均勻,食物自身的香味得到充分釋放,特別是銀耳和紅豆熬制得“難分難舍”,小米和綠豆“如膠似漆”,受到職工們的一致夸贊。
在就餐的時候,我經常看到食堂的服務員拿著意見表征求職工的意見。我不知道他們背后下了多大的功夫,只感覺到食堂的飯菜越來越好,職工越來越滿意。有一次,吃完飯走到餐廳門口,一位服務員拿出一張征求意見表讓我填寫意見。我覺得實在沒什么意見可填,只好實話實說:“你們的稀飯熬得真好,菜也炒得香,一句話,飯菜可口,衛生可夸。”服務員發自內心地笑了:“是啊,好多師傅都說稀飯熬得好了。”
趙新莉是個認真的人,做事很用心。用我們石油人的話說,就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她經常在大家就餐的時候在餐廳里來回走走,聽聽大家對飯菜的評價。有一段時間,她聽到職工們討論說,達州有家冒菜特別好吃,相約一起去吃冒菜。細心又要強的趙新莉心想:“他們會做的菜,我們也能做,就要做職工滿意的飯菜。”
趙新莉去達州品嘗這道菜后,又進行了仔細觀察、比對,制作方法在心里成型了。回來后,她又上網查閱制作方法,找有經驗的川菜師傅請教,反復試做,品嘗,這才敲定了最終的制作方案,做出了正宗的冒菜。以同樣方式誕生的梅菜扣肉,和冒菜一起成了普光分公司職工食堂最受職工歡迎的主打菜。
“職工在現場辛苦工作一天,得給大家服務好,讓大家吃飽吃好,不想家。”趙新莉說,“我是一名黨員,自然要對自己有更嚴格的標準,把為職工服務好當作是對自己的最高要求,‘三嚴三實’不就是要求我們把實事辦好嗎。”(中原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