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森,中原鉆井一公司冀東項目設備主管。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檢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同事們眼中名副其實的設備“守護神”。
他所在的冀東項目有四支鉆井隊,因此哪個井隊柴油機該換油了、該調校了,配件、潤滑油是否充足,他都隨時掌握。他不僅對各隊的設備運行狀態了然于心,而且總能及時安排相關人員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在他的帶領下,四個隊的設備平穩運轉,不但保證了生產的順利進行,而且節約了油料與配件。
12月21日,冀東50709隊轉盤頂驅減速箱損壞,按慣例需要返廠大修或者廠家派遣維修人員到現場,然而從材料組織、人員到現場最短需要4天時間。接到消息,已經在候車室準備回家的他,馬不停蹄地趕至井隊。剛到井隊,車還未停穩,他就沖出車門趕至現場。經過初步檢查,他發現問題非常棘手,但是考慮到生產的緊迫性,他立即組織現場人員進行搶修。他憑著多年積累的經驗和11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共更換減速箱內軸承3個,最終使設備恢復正常運轉。不但保證了生產,同時節約了運輸、維修費用等數萬元。
每當井隊完井設備整修、拆甩設備及搬家安裝設備,他都連續幾天緊盯現場。12月初50502隊完井,在設備整修期間,他患上嚴重感冒,總是頭重腳輕,但是他依舊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大家都勸他回屋休息,可他指了指面前的柴油機說道:“馬上就有新井位了,但是現在它比我的”病情“嚴重,如果不快點修好就有可能耽誤下一步的工作。醫生要為病人負責,我也要為我的”病人“負責。”
在長期的現場管理工作中,他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根據現場條件,他不斷探索,最終創新出一系列具有實用性強、成本低、見效快,操作便捷的好方法、便于推廣應用的技術革新。他先后撰寫了《如何延長動力設備的使用壽命》、《合理使用動力設備匹配及應急措施》等10多項革新技術與文章,并在全公司進行推廣,有效地提高了井隊的裝備管理上水平。
與此同時,他非常重視“傳幫帶”工作。他在設備巡檢過程中總會帶著好學的小徒弟們,自己講解每個設備的注意事項和緊急處理方法。當設備出現故障時,他在搶修的同時不忘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講解。他針對這些實例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出發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和下一步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等注意事項,有效地提高了設備管理及操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蔣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