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實的身材,憨厚的神態,樸實的人物,常年一身紅工衣,干起活來不惜力。這就是李樹才給我的印象。2015年因表現出色,他被光榮地評為廠十大勞動模范。
1971年3月21日出生的他,年逾中旬,現任中原油田采油二廠華北對外項目部生產運行中心組長。參加工作20多年來,李樹才默默奉獻在采油一線,曾多次擔任班長、站長、支部書記等職。作為兵頭將尾,李樹才爭活不爭名利,讓利不讓是非,是干部職工心中的“駱駝祥子”。
自2013年4月份調入華北項目部甘肅隴東采油管理四區后,先后擔任維修班長、生產運行中心組長。外闖市場,征戰西部,風沙黃土,吃住一處,重重困難的艱苦條件下,一些人忍受不住寂寞和艱苦,爭相調回,而李樹才不為所動。他先后帶領維修班、生產運行中心員工因陋就簡,白手起家,安全建成了8個臨時發油點、搭建了10個遮陽棚、鋪設了近1000米管線、安裝了40多套山門、制作了80多套各種護欄……他帶領的維修班在全戰區組織的后勤保前紅旗評比中,榮獲了12面中的7面,先后5次受到區里、廠里嘉獎,被譽為扎根西部的“鐵血漢子”。
艱難創業 砥礪前行
俗話說:“在家日日好,出門事事難。”2013年4月,是華北對外項目部開始組建的日子,當時駐地四周一片荒原,生活、生產物資設備短缺,條件十分艱苦,各種困難擺在大家面前。對此,維修班班長李樹才信念堅定,積極與大家一起邊組建邊生產。
人生地不熟,站在路中間,卻找不到北,平時連汽車大巴都很少坐的李樹才,拿著手工繪制的地圖和司機一個一個找井位。由于井距偏遠,找一口井有時要多繞許多冤枉路,早晨出發,回來時經常是晚上八九點。就這樣,李樹才在隴東高原的“搓板路”上顛簸了近20天,才把所有的井位熟悉完。
李樹才負責采油維修工作,他白天跑井,熟悉井位,晚上回到駐地,顧不上喘口氣,急忙把單井資料記錄下來后,又忙著和大伙打掃衛生,組建自己的食堂、基地。
遠離中原,在這片土地上開采石油的李樹才,僅僅用20來天的時間,就將100口單井的位置、基礎資料牢記在心,并匯成地圖,成了大家信任的油區導航。
揮灑汗水 收獲甜蜜
李樹才任維修班長。對外項目部的油井分散,地處偏遠,坡陡溝深,上一次井中午趕不回基地在外邊吃碗面是常事。
由于對外項目部單井的位置分散,為了節省高產井油水倒運費用,李樹才帶領維修班根據生產需要須多建幾個發油點。
一個發油點,平均一年大概可以節省油水倒運費用10多萬元。維修班不僅需要加工和安裝各類管件和閥門3、4百次,還有許多管件、閥門、設備需要搬移上百次。為了趕超工作進度,李樹才一次次用皮卡把上百米的管線和設備,送到幾十公里外的井場上。盤山路,道窄,坡陡,緊挨懸崖,車輛只能緩緩前行。送一趟管線和設備,就要吃在路上,睡在井上。
送完管線、設備,李樹才帶領大家繼續吃住在單井點上,一住就是十天、半月。靠著這樣的工作進度和拼搏精神,一年下來,他們共安全建造了5個發油點,為區里節省了近百萬元油水倒運費用。
今年1月29日,因HH73P63、HH73P27井管線長、跨度大、集輸困難,急需安裝電磁加熱器。李樹才帶領4名職工,連夜奮戰12個小時,克服天寒地凍管線溝不好挖、焊接位置狹小等不利因素,順利完成2口單井、6個閥門和2臺電磁加熱器的安裝任務,實現一次焊接、一次試壓、一次投產成功,比上級要求投產時間提前了24小時。
擔任維修班長半年的時間里,李樹才帶領維修班搶工號、建發油點、改流程、做山門、做護欄……,全區的標準化工作一舉走在全廠前列,在區里組織的后勤保前紅旗評比中,維修班榮獲了12面中的7面。
辛勤耕耘 雖苦亦甜
2014年8月,根據工作需要,李樹才擔任對外項目部生產運行中心組長。面對生產運行中心繁多的工作,李樹才始終堅持一絲不茍,嚴細認真,精益求精的精神。
今年10月份,新井HH74P76井場道路由于長時間下雨,造成道路部分雨水流進老鄉農田兩米多深的積水坑里,同時也把道路的一點油花帶進了積水坑里。為了把油花撈上來,不污染農田,李樹才跳進1米的坑里,用了2個多小時才把油花收完。
井站標準化檢查是李樹才每到一個井站必做的一項日常工作。檢查時,他善于“雞蛋里挑骨頭”,檢查十分嚴格、細致,時間久了,落下了“李較真”的綽號。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著這股子不服輸的干勁兒,李樹才負責的井站標準化工作在三季度被評為全廠第一名。一年多時間,李樹才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奉獻給了采油事業。作為一名中原石油人,李樹才正埋頭行走在甘肅隴東華北分公司采油一廠采油管理四區的采油路上,盡情揮灑著全身的熱情和汗水,用自己腳踏實地的中原作風,撒播著中原的精神和風采。(王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