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黃瓜伴荊芥,香菇菜心還有蝦米冬瓜湯!你們隊的伙食也太好了吧?你們每頓都能吃到素菜嗎?”來自大慶固井的工程師劉濤發出了驚訝的贊嘆聲。
“是啊,這有什么?我們還經常吃熗炒空心菜、西紅柿炒雞蛋、南瓜粥……我們隊可有個‘聚寶盆’,這些菜可多著呢”營房經理趙義濤神秘地說道。
“我還以為是你們隊會餐,讓我碰上了呢。你這菜名報的,讓我聽著都要流口水了!”
3月2日,鉆井一公司非洲項目757隊的食堂傳來了這樣一段對話一個習以為常,一個無比驚訝。
大家一定非常奇怪吧?但是在非洲真的就是如此,由于非洲畜牧業的發達使得肉價相對較低,蔬菜反而十分稀缺。而且由于水利灌溉等基礎設備的落后,非洲的青菜本地種植的很少,幾乎都要依靠歐洲進口。因此很多隊伍的飯碗里常常是一個月見不了幾次素菜,而且品種單一——洋蔥、茄子、西紅柿是常年不變的老三樣,偶爾出現韭菜等綠葉菜,價格也足以令人心驚肉跳。職工們吃的蔬菜都是從首都喀土穆用冷藏車進行長達3天的運輸到井場的。蔬菜一到就需要把一部分壞抓緊時間清理掉,將僅存的一些青菜立即攤開,放進冷庫里,但即使如此也只能支撐3~5天,而冷藏車每半個月才能來一次。
不能經常吃到蔬菜,對于熱愛肉食的當地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大事,卻難為了兩個月才能倒休一次的鉆井工人。長期面對荒無人煙的沙漠、干燥的氣候以及長期食用難以消化的肉食,使得出門在外的員工一個個情緒壓抑,工作熱情低落,身體日漸虛弱。在這可怎么辦呢?757隊平臺經理左軍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經過日思夜想,左經理決定把從首都運來的蔬菜,優選長勢較好的進行剪枝掐莖,在開荒拓土的井場營房周邊進行種植。直到現在在757隊,你依然能夠看到這個居然的進行農業研究。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菜園子工程”在這個本該主抓生產,卻利用下班時間“不務正業”平臺經理的帶領下做的有聲有色。現在菜園子里不但有大蔥、黃瓜、西紅柿等十多種蔬菜還有西瓜這類的水果。目前,瓜果蔬菜種植超過100斤,基本能滿足職工的日常需求。
“綠葉藤上繞,黃花枝頭掛。打水尼羅河,采摘東籬下。”平臺經理左軍衛在接受采訪時開頭念了這么一首打油詩,念完以后繼續說道:“當時準備做這個‘菜園子工程’時,主要就是讓大家不但可以吃上新鮮無公害的蔬菜,而且可以緩解長期在外施工的煩躁情緒。現在大家下班后都喜歡在菜地里轉轉,看看每天的長勢,評論種植的各種道道。現在職工的身體壯實了,干起活來也生龍活虎,大家都融入757這個大家庭之中,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增強。”
(中原油田 蔣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