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在青海投入運營,該園區將通過打造大數據集聚和產業集聚的能源產業鏈,實現科研成果和創新服務的共享,促進產業鏈各方合作共贏。
中國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涵蓋服務提供商、制造商、金融機構等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為入駐企業提供包括集控場地、信息通道、數據存儲分析等在內的“數據公寓”式服務。
中國國家電網青海新能源大數據科技公司籌備組長王國強介紹,目前大唐、魯能、綠電等新能源企業先后落戶園區,試點接入首家國外和青海省外風電場,接入6家發電企業29座新能源場站,裝機容量達841.69兆瓦。
據了解,青海太陽能理論裝機容量可達47億千瓦,約占中國的11%,是中國重要的區域能源接續基地和世界上大規模并網光伏電站最集中的地區。據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青海新能源裝機953萬千瓦,占青海電網總裝機的37.5%;2017年青海新能源電量實現在全國范圍優化配置,全年外送新能源電量19.5億千瓦時。
“依托天然的資源稟賦,在青海建設新能源大數據創新園區具有示范意義。”王國強介紹,園區現已吸引北京工業大數據中心、金風科技、華為公司等多家行業領先企業成為合作伙伴,2018年,更多新能源電站陸續接入平臺后,將降低新能源電廠人員成本20%以上,預警模型準確率達到75%以上。
中國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董事、總經理董天仁表示,未來將發揮園區紐帶作用,為政府、制造業、發電企業、電網公司提供覆蓋新能源規劃、設計、裝備制造、建設、運營、檢修、回收的全產業鏈服務,滿足產業鏈各方對共享電網科技、技術和資源積累的不同需求。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