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訊, 11月13日,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120萬噸/年煤制乙醇項目一期60萬噸/年煤制乙醇專利技術實施許可合同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簽署,此舉標志著我國煤制乙醇技術正式開啟百萬噸級工業化時代,并為煤基乙醇的下游產品開發提供了工業支撐。
煤經二甲醚羰基化制無水乙醇技術是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共同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也是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帶領的團隊繼甲醇制烯烴技術之后,在煤化工領域內又一項突破性科技成果。依托該技術興建的10萬噸/年煤制乙醇工業示范裝置在2017年1月11日成功打通全流程。運行至今,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或優于設計指標,引起國內外煤化工行業廣泛關注。以該裝置產品調配的E10乙醇汽油通過了國家石油燃料監督檢驗中心(河南)認證,達到國家GB18351-2015標準。同時,該工業示范裝置的成功運行,為大型DMTE裝置的實施提供了寶貴的設計依據和建設經驗。
本次技術許可合同的簽署也是大連化物所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援疆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大連化物所自2010年實施“科技支新”至今,展開了與新疆多企業的多層次多方位的科技項目合作,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連化物所所領導及相關科技人員多次赴新與新疆相關領導和同志們共商援疆大計,并接待兵團政府、企業考察及科技交流十余次。在大連援疆工作隊的大力協助下,在大連化物所的援助和支持下,新疆天業大力發展下游化工產業的新型煤化工之路有了突破口,天業諸多瓶頸技術有了理論支撐,為做強新型煤化工產業、提升發展檔次、提高市場競爭力,助推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效延伸了產業發展的鏈條。大連化物所還與石河子大學、兵團農墾院、天業集團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簽署協議開展平臺共建、合作研發、項目申請、人才培養等多層次科技合作,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還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兵團化工綠色過程重點實驗室建設等。此外,大連化物所從2010年每年選派優秀的博士服務團和援疆技術干部在新疆服務,積極委派科技人員赴新疆掛職,參加地方經濟建設,為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