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欲有大動作
自2005年以來,國際潤滑油市場價格一直呈上揚態勢,需求持續旺盛,資源供應緊張。2006年的潤滑油市場,開局就不平靜。年初,國際市場潤滑油基礎油突然每噸上揚40多美元。
在東南亞市場,二月當地價格執行上漲價格后,供應依然緊張,與溶劑油相比光亮油的供應則比較寬松。有報道稱,一些光亮油交易商決定低于當前市場牌價(新加坡離岸價)銷售。另一方面,中性油的價格穩定。地方終端用戶對于新加坡SN500購買意向低于公布的價格范圍,但三月裝船的銷售價格一般都在公布的價格范圍內。也有消息說,由于受調價因素影響,近日多數煉廠仍然停止基礎油銷售,這使得市場上可流通的基礎油資源偏緊。
受國際大氣候影響,國內潤滑油市場亦逐步走高。由于目前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尚有近千元的差距,為減少煉廠虧損、提高其生產積極性,保證國內供應的辦法就是提高基礎油價格。2006年以來,作為國內最大的基礎油散油供應商,中國石油已兩次調整旗下煉廠的基礎油出廠價,第一次調整是1月6日,當時低粘度基礎油每噸上調250元,高粘度基礎油每噸上調400元。此后上調潤滑油基礎油出廠價,漲幅統一為每噸300元。同時,中國石化下屬高橋石化2月6日也上調了Ⅱ類加氫基礎油的出廠價,漲幅每噸為200至300元。
基礎油價走高直接導致進口依存度下降。據統計,2005年1至11月份中國進口潤滑油占表觀消費量的比例為18.2%,低于2004年同期的21.4%,這說明2005年1至11月進口基礎油在中國潤滑油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業內人士表示,國際市場基礎油資源供應偏緊,貨源難尋,而且價格一路上漲,是進口潤滑油市場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從目前相關統計數據看,隨著進口與國產基礎油價差的縮窄,預計2006年中國基礎油進口依存度將繼續下降,國產貨源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調價僅僅是上半年漲價的開始。由于我國現在燃油、潤滑油銷售價格普遍低于國際市場,在接軌的前提下,預計今年上半年基礎油總漲幅會超過每噸1000元。有人甚至預言,國內基礎油進入高價時代。
連鎖反應還在繼續。基礎油上漲之后,潤滑油價格也隨之上浮。今年年初,國內潤滑油市場在以往屬于消費淡季的節后市場呈現上揚行情。2月17日,長城潤滑油上調了部分產品價格。受原料成本大幅上漲影響,統一潤滑油公司于2月中旬上調潤滑油大部分產品價格。據悉一些跨國公司在春季也將相繼調整價格。
在國內基礎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壓力下,大多數企業則面臨著成本壓力和銷售壓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潤滑油市場競爭激烈,上漲空間有限,使得潤滑油產品價格調高并不能為企業帶來客觀的效益,利潤越來越低。很多中小企業由于一直靠價格優勢來維系市場,所以一旦失去了價格優勢,面臨挑戰將更為嚴峻。
專家指出,在這種形勢下,加快潤滑油全面升級成為企業今后發展的基本思維。
早在2005年,由于基礎油價格一路飆升,很多企業采取提高潤滑油級別來完成漲價(有的甚至取消了低級別產品)。今年伊始,各大潤滑油廠商紛紛采取限制低級別產品比例的辦法以及漲價等辦法促使經銷商向更高級別產品市場的開拓。
日前,國內最大的專業車用潤滑油制造商統一率先提出3月15日對旗下800個潤滑油產品系列產品進行全面“進化換代”,即升級CD級別產品至CE級別,并主推CF-4以上級別的產品,憑借高品質的潤滑油對一直被外國品牌掌握的中國內地高端潤滑油市場發起攻擊。同時,潤滑油級別的全面提升也加速了新國標出臺的步伐。
對于高速成長的中國潤滑油行業來講,基礎油的不斷上漲,在帶給企業巨大成本壓力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向技術革新、產品升級的高端領域不斷邁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