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旭化成、東麗、帝人、可樂麗、東洋紡、三菱麗陽、尤尼吉可等7家大型日本化纖企業陸續公布了2008年度(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的經營業績,之后又提出了2009年度經營計劃。從整體上看,2008年度的經濟形勢對化纖企業經營造成重大影響,上半年的原油價格飆升和下半年的需求減少是造成化纖企業業績低迷的重要原因。更為深刻的是,一些企業認為世界經濟形勢并不明朗,很難對2009年的業績做出預測。
化纖企業全面巨額虧損
帝人公司在2008年度的財務簡報第一頁中寫到:“鑒于目前難以對今后的變化做出判斷,缺乏預測的依據,因此本簡報沒有記載2009年度的業績預測。”這對于一家老牌化纖企業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前所未聞。三菱麗陽公司也僅僅對2009年度上半年的業績做出了預測,全年度的業績“未定”。在這場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中,化纖企業遭受了沉重打擊。
7大化纖企業公布的2008年度業績表明,所有企業都出現了銷售收入減少,利潤大幅滑坡的局面。三菱麗陽公司的銷售利潤、當期利潤和純利潤等指標出現了巨額赤字;帝人公司則在當期利潤、純利潤兩項指標上出現負增長;東麗、東洋紡和尤尼吉可等3家企業在純利潤指標上出現了虧損。
值得一提的是,各企業的凈虧損都是龐大的數字。帝人的凈虧損額為430億日元,創歷史新高;三菱麗陽虧損255億日元,東麗、尤尼吉可和東洋紡的虧損額分別為163億、140億和120億日元。
原油漲價需求減少是主因
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大型化纖企業的業績滑坡與2008年度的宏觀經濟環境有著密切聯系。具體而言,2008年度上半年受原油價格飆升的影響,化纖企業利潤空間減小。盡管企業采取了提高成品出廠價的做法來應對原料價格上漲,但收效并不十分明顯;而下半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導致汽車、信息技術等行業對化纖產品需求的減少,從而影響了化纖企業的年度業績。化纖產業的業績低迷、需求減少導致企業不得不裁員,引發了“裁員潮”和“降薪潮”,直接或間接地導致服裝需求減少。化纖產業陷入了“業績低迷—裁員—消費低迷—市場萎縮”的怪圈。
消費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到化纖企業的經營業績。2009年1月至3月的統計數據表明,大型化纖企業的產量比上年度同期減少了40%左右。因產量銳減導致的異常損失對全年度的經營業績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出現巨額虧損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這種大環境下,化纖企業從2009年1月開始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如退出不具備競爭力的原材料業務、縮小部分業務的規模等。三菱麗陽宣布大幅縮小日本國內外的腈綸纖維生產規模;東洋紡也計劃將腈綸纖維的產能縮小50%,同時宣布退出海外棉紡業務和日本國內的染整業務;尤尼吉可在2009年上半年計劃完成退出尼龍長絲生產、關閉毛織工廠、縮減棉紡業務規模等一系列業務結構調整。伴隨著業務結構調整的是企業財務狀況的惡化,東洋紡、尤尼吉可的業務結構調整導致的特別虧損額分別高達166億日元和123億日元,嚴重影響了2008年度的經營業績。
主要化纖業務持續低迷
從化纖企業產品分類上看,除醫療器械、醫藥等少數部門外,絕大多數業務部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東麗、可樂麗、東洋紡3家企業所有業務都出現虧損,銷售利潤指標平均下降了10%以上;三菱麗陽也出現業績的全面下滑,腈綸纖維相關的業務出現赤字,其他部門也無一例外地出現利潤下滑的狀況。從與化纖、紡織相關的業務來看,7大化纖企業都出現了大規模赤字,導致企業效益下滑,東麗、帝人、旭化成、三菱麗陽和尤尼吉可5家公司出現了虧損。
2008年度,作為東麗公司主業的日本國內纖維業務出現了54億日元的虧損,除了規模較小、產品差異化戰略實施較早的腈綸短纖維業務外,其他化纖業務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帝人的化纖業務也在2008年度出現虧損,作為核心業務的聚酯纖維銷售收入比上年度減少了15%,虧損59億日元,設在東南亞3個國家的化纖業務銷售收入減少19%,虧損30億日元。2007年度之前一直保持增長勢頭的醋酸纖維業務2008年度的銷售收入也減少了9%,雖然沒有陷入虧損,但當期利潤卻減少了104億日元。
東麗、帝人、三菱麗陽3家企業的碳纖維業務也出現效益滑坡的局面。受飛機業界需求減少的影響,碳纖維業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3大碳纖維生產企業的效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滑坡,帝人集團內生產碳纖維的東邦特克斯公司更是出現了赤字。
業務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2008年度的效益下滑勢必引發新一輪的業務結構調整。旭化成公司曾將高彈纖維、無紡布和中空纖維作為3大支柱業務,但3大業務無一例外地出現虧損。東洋紡一度將用于汽車安全氣囊的尼龍長絲業務作為核心業務,但由于汽車需求的減少,調整已成必然。三菱麗陽的腈綸纖維業務受產銷量減少的影響出現虧損,主營服裝用長纖維的三菱麗陽紡織公司自成立以來首次陷入赤字經營。
對于今后的經濟走勢,大型化纖企業表示“并不樂觀”,因此日本化纖企業勢必采取防守型的經營戰略,即重視業務結構調整,通過減少設備投資等手段降低成本,為市場形勢的好轉做好準備。東麗公司已經宣布,將用兩年的時間減少1000億日元的生產設備投資,與投資額最高的2007年度相比,2010年度的投資規模將減少62%;可樂麗的設備投資規模也將減少60%,帝人、旭化成的投資規模也將分別減少50%和29%。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