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讓能源期貨市場決定這個社會能源消費成本之前,首先應該保證影響期貨市場價格變化的主要因素是供需狀況。但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事實可能并不是這個樣子。
Kenneth Medlock和Amy Myers Jaffe是來自美國萊斯大學貝克(Baker)研究院的兩位研究員,在他們最新的研究報告中,兩個人表示有證據證明原油市場的主導力量是投機客而不是基本面。
Medlock和Jaffe指出,雖然他們并沒有得出油價為何上升的確切結論,但非常確信投機者就是主要的力量。他們的證據包括近10年以來能源市場非商業頭寸(投機頭寸)占比不斷增加,以及原油價格和美元匯價之間出現的日益增強的負相關性等等。
Medlock和Jaffe說,10年前原油合約總持倉頭寸中非商業頭寸的比重只有20%,在2008年中該指標一度達到了55%,另外非商業市場參與者的未平倉量在2006年1月左右從價格的滯后指標變成先行指標。更有趣的是,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期間,原油價格和美元匯價的相關系數達到了‐0.82(-1為完全負相關,0為不相關);而在2000年12月以前的14年內,相關系數僅為‐0.08,雖然原油價格是以美元計價,但是美元匯價與原油供需并沒什么直接關系。
一旦貝克研究所的報告被廣泛認同,對于能源市場無疑是一個重磅炸彈,這可能意味著整個監管體制將出現一系列改革,因為在此之前,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一直表示,并沒有證據證明投機主導了市場價格的上漲。如果說《2000年商品期貨現代化法》使得期貨監管變得更加寬松,現在的趨勢將是相反的。
“我很確定期貨市場,特別是能源市場的投機氣氛往往大于其他市場,因為這是一個可以自我強化的市場。”能源交易商韋德(Edward Wade)對CBN記者表示,“當然價格上漲最后會受到基本面強大的沖擊(比如需求大幅減少),從而使價格出現修正,但這并不意味著投機在很多時候不是市場的主導力量。”韋德表示雖然能源價格最終會受基本面影響,但這并不妨礙價格在大多數時間是受投機推動,這個觀點與Medlock和Jaffe很相似。
如果這是真的,那么監管者將需要對于投機商的頭寸進行更多的限制,從而防止市場被投機所主導,事實上現在CFTC正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一旦政府認識到了能源市場如此容易受到投機資金的推動,他們的行動將會更為主動和激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