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揚的馬頭琴聲、潔白的羊群、泥土一片芬芳……在許多人的想象中,草原壯美又可愛,宛如人間的天堂。
然而,從蒙古國施工歸來的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海塔技術服務大隊員工口中描述出來的草原卻是另一番景象:荒漠無垠,人煙稀少,清早入骨寒,晌午浹背汗。然而問及他們的艱辛與付出,海塔人說:“我們不覺得苦。”
2010年7月下旬,塔六隊隊長崔海洋帶領隊伍來到塔木察格,靜悄悄地開始了生產作業。
老崔技術好,轉業軍人出身的他,干起活兒來有一股沖鋒陷陣的拼命勁。從施工開始的第一天,他連續48天盯在井上。除了每天忙于正常的井場生產任務及設備檢修,他還監督基地的建設情況。用他的話說,“基地就是臥室,設備就是家具,井場就是辦公室”。
2010年7月29日,塔四隊搬家至塔木察格19—7—1井。這是一口撈油井,由于大隊住宿房子緊缺,井上沒有住宿板房,空蕩蕩的井場上只有一臺發電機,一個值班房。二班梁建慶等4人就在這個連喝水都成問題的井上住了下來。沒有生活水池子,就用一個敞口的生產水池子代替。蒙古國草原上蠅蟲多,做飯的時候池子里經常漂浮著小飛蟲,他們笑稱這是享用了草原特色的“全蟲宴”。白天在井場抽汲撈油,晚上困了,就在值班房的凳子上對付一宿。等住宿房子到位了,他們也習慣了睡“凳子床”。
短短半個月,每天抽汲50多次,睡著這樣的“凳子床”,他們卻每天向塔南作業區貢獻28立方米的原油。
海塔技術服務大隊是大慶油田唯一赴國外施工的作業隊伍。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不僅擔負著蒙古國塔木察格油田的試油、壓裂、檢泵等項目的施工,還參與海拉爾和鶴崗煤層氣的開發工作。同時,他們在伊拉克魯邁拉油田的動力鉗和修井機項目也在穩步運行。在塔木察格,他們承攬的修井施工任務圓滿完成,贏得了贊譽,開展的試采作業則填補了塔木察格區塊的技術空白,并且還做到了百萬工時零傷亡、千人重傷率為零、千臺車亡人率為零的安全高指標。海塔人憑著這股子“硬”勁兒,在外部市場牢牢地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