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在過去五年中經歷了從巔峰時期的近150美元到今年9月1日的88.8美元的大轉變,僅僅是在今年,4月初115美元高峰還曾引發新一輪石油危機的憂慮,然而隨后歐債危機和磕磕絆絆的美國經濟又將其拉回90美元以下。不過,過去幾年中世界石油市場所經歷的遠遠不僅僅是這些。
價格:WTI與Brent越走越遠
今年年初Brent原油期貨合約價格(94.80美元/桶)相對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格(91.60美元/桶)每桶溢價3美元,盡管二者從今年2月份都處在上升空間,并在4月份到達高點后不斷下跌,但WTI已經降到每桶90美元以下,而Brent的成交價依然堅守在114美元左右,兩者之間的差距更越來越大,截至9月1日,二者之間的溢價已經達到26.04美元/桶。
WTI即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是北美地區較為通用的一種原油,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合約交割地位于俄克拉何馬州,實物交割率比較高。而Brent原油是由產自北海的15個不同油田的石油調和而成的,同樣是輕質低硫的原油,其期貨合約主要在洲際交易所交易,通常情況下WTI比Brent價格要高。
著名石油問題專家韓學功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說道:“前幾年Brent的價格一直是低于WTI的,現在慢慢超過WTI,造成價格差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主要的生產區域不同,供給條件的變化各自不同,再者美元匯率貶值也是一個因素。”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利比亞局勢動蕩,北海油田鉆井設備維修、尼日利亞動亂等等,都擾亂了Brent石油供給。而另一方面,紐約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貨合約交割地俄克拉何馬州庫欣充足的石油供給有效地平抑WTI價格,今年4月份庫欣的石油儲備達到4190萬桶。
WTI與Brent之間日益擴大的價格差也讓WTI是否依然是一個國際石油市場的基準價格成為爭議。早在2007年雷曼兄弟就曾經提出這一問題,伴隨著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日益增長,美國能否成為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的主要推動因素將打上一個問號。
美國財經媒體Investing Daily的編輯、能源戰略專家Elliot Gue對此評論道:“現在只看美國每周的存貨變化根本無法分析全球市場的需求。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需求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