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波1米84的個頭,高挑、精干。雖說個子高,他卻樂于“接地氣”。7月19日,頂著火辣辣的日頭,他來到板房安置點。“值班領導每周必須到基層跟班。”他說。
胡波愛記“流水賬”。“7月7日,龍橋石油基地,衛生保持較好……”“7月5日,安置板房地勢低易進水,是否準備沙袋?……”
厚厚的工作筆記本上,時間、地點和處理情況記得密密麻麻,旁邊還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標記。
兩年間,工作筆記他記了三大本。
汶川地震后,物業公司服務范圍“擴張”,4個過渡板房區上千名受災群眾成為胡波的關注重點。
群眾心聲、員工訴求、安全隱患……胡波走一路記一路,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馬上解決的限時辦結。
不光自己記,他還叫下屬記。10個基層黨支部書記,人手一本“思想動態分享”,里面全是鮮活案例。分析案例大家講得頭頭是道,波書記定期點評,一時蔚然成風。
“要聽員工心里話,不僅要到一線,還要同員工同勞動,這樣才能做到融入。2010年起,胡波和班子成員堅持推行“有感式”管理,稱之“一線工作法”。
在胡波的“折騰”下,物業公司管理漸入佳境。
開展“全員式練兵”,公司3名黨員考上注冊安全工程師,4名員工成為物管師和技師。公司捧回西南油氣田物業技能大賽5個單項獎和團體第一的獎杯。物業公司先后榮獲“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和西南油氣田“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我不愛打球也不愛打牌,我選擇基層不羨慕機關,我選擇黨務就不嫌繁瑣。”胡波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