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燒虞云,炎氛蒸塞空。火洲盛夏,滾滾熱浪考驗著為油而戰的吐哈人——
他們在戈壁灘頭,與高溫抗爭,與時間賽跑,在油氣產量上比高低;他們在宅前屋后,與風沙對峙,與干燥相伴,營造綠色生活環境;他們在廚房餐廳演奏鍋碗瓢盆交響曲,為員工精心烹制可口飯菜……
作業工:熱浪里搏擊
![]() |
7月25日,火焰山下,吐哈魯克沁油田,氣溫43攝氏度,地表溫度76攝氏度,地面如同滾燙的“鐵板”。雖然天氣炎熱,但員工的勞保用品依然穿戴整齊“全副武裝”。
12時10分,玉東204—126井,李蕓和另外一名員工為抽油井井口換盤根。在工地行走了半個多小時,李蕓感覺自己快被“烤熟了”。厚厚的手套沾滿油污,工服被汗水打濕緊緊地貼在身上。這是吐哈油田一線員工戰高溫斗酷暑搶產量的一個縮影。
同樣,400公里外的三塘湖油田,吐哈井下試油一隊4524號機組人員正在烈日下緊張施工。井場上,整齊擺放著剛從井里起出的抽油桿。抽油桿像刷了黑漆一樣,黑亮黑亮的。一旁橘紅色的修井機很干凈,在抽油桿的襯托下折射出道道白光。
園林工:驕陽下忘我
![]() |
哈密石油基地道前路旁、宅前屋后,身著“吐哈紅”的綠化工人正拿綠樹、草坪做“畫布”,修剪人員對主干道樹木枝葉進行精剪細裁,保證樹枝“側不堵窗,下不妨礙人行,上不防礙架空線”。“美容”后樹木冠形美觀,樹冠的內通透性增加了,減少了干熱風對樹木的傷害。
“今年,我們重新測算了員工工作量,保證綠化管護工作及時到位。目前,我們已累計修剪草坪78.7萬平方米、綠籬11.8493萬米,植物造型、修剪喬木、清運園林植物垃圾、噴打農藥、防治樹木腐爛病和清除綠地雜草工作同時進行,工作量巨大。”中心負責人孫兆祜說,最近我們還要加大小區樹木修剪力度,降低樹木水分蒸發量,防止病蟲害,繼續為大家送去一片清涼。
餐飲工:灶火旁秀技
![]() |
12時20分,生產基地一餐廳的周師傅“嘩”地一聲把白菜倒入炒鍋,巨大的火苗立即躥了上來。
20分鐘后, 餐廳里的員工漸漸增多。廚房里,幾個灶頭全部開始工作。頓時,鍋碗瓢勺響成一片,一屜屜冒著熱氣的米飯和饅頭“出爐”了。
周師傅左手端著幾公斤重的炒鍋,右手拿著鏟子,鍋里的菜被他“舞”得上下翻飛……
鄯善物業公司管理著生產一線的27個職工食堂,每天有8000多人次就餐。餐飲部門每天為員工熬制綠豆湯,想方設法調劑飲食,增加粗糧、雜糧食品及各類特色小吃,調整食堂營業時間,確保員工吃上可口飯菜。遇到工區搶修等特殊情況,無論多晚,餐飲員工都會加班加點為員工提供營養豐富的“誤餐”食品。
環衛工:小區中繁忙
![]() |
哈密石油生活基地九區路口,兩名“全副武裝”、腳下蹬著三輪車的保潔員引人注目,只見她們長袖長褲,頭上的帽子幾乎全部濕透。停下三輪車,她倆開始清掃街道。不一會兒,三輪車里裝滿了垃圾。
她倆是工作上的搭檔,每天負責71萬平方米的道路保潔。凌晨4時起床,連續工作7小時左右,才能把負責的路面清掃一遍。從白天到晚上,要帶著掃把巡查4趟。
“這些平均年齡48歲以上的‘路嫂’負責基地150多萬平方米的道路清潔。”保潔中心主任鄭霞說,由于熱風的襲擊,環衛工人要面對高溫和夏季垃圾高峰。盡管天氣炎熱,清掃工作辛苦,但我們不僅要給基地居民帶來美的享受,而且要向外界展示石油人的優良素質。
建筑工:工地上揮汗
![]() |
18時10分,在哈密石油生活基地十區職工住宅樓建設工地,溫度計顯示為41.6攝氏度。
工地上,一個瘦削的中年漢子正指揮著工人們把一根鋼梁掛上吊車。見有記者來,張師傅把記者引到工地一邊:“這里在施工,請不要靠近。在工地上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高空墜物。”
張師傅猛灌了一大口水,向我介紹:“這兒有礦泉水,還有西瓜、綠豆湯。”
“中午1點后,工地上的鋼筋被曬得滾燙,有時人手都不能抓。我們現在都是在溫度比較低的時段作業。”
“這沒啥,工作嘛!”
持續的高溫,不變的堅持。石油工人每天都在戈壁油區演繹著平凡而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