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歲的郝光彬,是川慶油建成都分公司主任工程師、蘭成線施工項目部總工程師,先后榮獲川慶鉆探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油建公司勞動模范等稱號。他中等個頭、皮膚黝黑,穿著一身紅工裝,憨厚中透著精明,總能琢磨出“金點子”。同事們都叫他“小諸葛”。
聽到我要采訪他,他連連擺手:“真沒什么好講的,去采訪一線員工吧。他們最值得宣傳。”經不住筆者軟磨硬泡,他終于同意接受采訪。半個小時的采訪里,不斷有電話鈴聲響起,不少事情需要他操心。郝光彬說:“目前是蘭成線攻堅階段,近來雨水又多,耽誤工期啊,必須想方設法推動工程往前趕!”
管道建設出良策
2000年以來,作為技術負責人或項目總工程師,郝光彬參加了川慶油建10多個大中型項目。他為人低調,但工作干得很漂亮。
2002年東石線綦江穿越,水深5.5米,長度275米,施工難度很大。郝光彬提出水下鉆孔爆破一次管溝成型技術和漂管過江方案,實施后獲得成功。2003年忠武線一標段,豬圈門、油草山陡崖坡度達到60度,長度達到700米,令人望而生畏。郝光彬經過數次現場勘察,提出輕軌布管方案,一舉攻克施工瓶頸,節約施工費用50萬元。此后,輕軌布管技術成為川慶油建又一山區管道施工特色技術。2004年至2005年靖西擴建(二期)工程,施工點位于“無道路可用”的黃土高原。郝光彬通過實地考察,提出了簡單實用的“機械布管+輕軌布管”方案,解決了黃土高原布管難題,避免了修筑長達數十公里的施工便道,節約費用百萬元。
川慶油建蘭成線施工項目部經理劉楠這樣評價郝光彬:“他是管道建設的‘醫療專家’,專治疑難雜癥。”
鉆研技術像享受
郝光彬一門心思鉆研工作,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從未休過假,幾乎把全部精力獻給了管道事業。對他來說,工作就是生活,技術工法創新就是最大的享受。同事們說,每次見到郝光彬,不是在施工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就是在辦公室研究問題。他就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言語不多,從不輕易出手,出手便是“絕殺”。19年來,他參與的項目獲得各類技術創新獎和專利10多次。
7月的川西北大地高溫多雨,管溝容易坍塌,制約了工程進度,更對焊工造成安全隱患。針對易塌方及易滑坡地段的中管溝成型難、焊工施工空間難以保證的問題,郝光彬因地制宜地設計了一種溝下管道焊接防護棚,有效保障了焊工安全,加快了工程進度。
蘭成線300多公里施工戰線,地形地貌復雜,各類穿越眾多,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很大。為確保工程安全和質量,做好技術指導工作,郝光彬白天帶著技術員、安全員勘線,和現場員工交流,晚上帶領項目部人員編寫施工組織方案、技術方案和安全應急預案,常常一干就是大半夜。對于施工難度大的特殊地段,他及時召開專題安全分析會,廣泛組織員工進行風險識別,共商防護措施,為蘭成線建設保駕護航。
“爸爸是真正的男子漢”
郝光彬常年堅守在工地,很少照顧到家庭。
郝光彬和妻子結婚10多年來,相聚的時間很短暫。可郝光彬的妻子說:“只要老郝能夠偶爾回來陪陪我們,我就知足了。我是石油人的妻子,也是石油子女。我理解老郝和他的工作性質,他也很不容易。有什么辦法呢?接受了這個人就得接受他的一切。”
談到家庭,郝光彬露出憨厚的笑容:“我不是個浪漫的人,不太習慣談感情。對家人我虧欠的太多,等以后空閑了再慢慢補償他們。”郝光彬的兒子上初二了,很懂事。他這樣評價爸爸:“他從來不輕易認輸,總是迎難而上。爸爸是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