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消息:今年,海東地區提出了“園區引領、產業集中、縣域有別、培育主體、提量增效”的發展方針,以解決工業小、散、亂、差的狀況,實現產業集聚,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發展水平,最終走出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
據海東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從縱向看,去年海東工業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增加值達到34億元,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發展速度,從橫向看,海東工業在全省工業比重由2007年的7.68%下降到5.78%。要實現海東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以大項目為載體。圍繞現有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大項目,主要是以平安30萬噸高精鋁及產業延伸項目、民和40萬噸大板鋁錠項目、樂都3000噸多晶硅項目、互助400萬噸煤焦化項目和積石峽和黃豐電站等項目。以“六大產業”,即: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業、硅系列產品加工業、建材業、水資源為主的能源產業、煤化工及有機化工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來謀劃建設大項目。同時圍繞西寧市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引進承接大項目,西寧市幾個開發區憑借在全省優越的地理位置、基礎設施優勢和政策環境快速發展,相關產業的下游產品向周邊地區擴散延伸,這給海東引進和承接大項目創造了機遇。海東根據自身產業定位和外部轉移產業對接,在機械裝備制造、有色金屬深加工等重點行業引進和承接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