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東方的一顆明珠,鑲嵌在明珠之上的上海化學工業園區同樣閃耀著華麗的光彩。巴斯夫大中華區責任關懷總監孫維德說:“全國最先進的園區就是上海化工區。”這個“最先進”從何而來?記者在對園區的走訪中找到了答案:最實效的循環經濟、最精良的安全裝備以及最豐富的社區互動使上海化工區一舉打破了傳統“三高”的不良形象,贏得了同行的贊譽。
2008年是上海化工區開展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第三年,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該園區循環經濟工作取得的“最實效”:2008年,全區初步建成由11項考核指標組成的循環經濟評估體系。2005~2007年,全區能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持續上升,單位總產值能耗、單位總產值取水量持續下降。2007年,全區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9%,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7%。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500.3億元,同比增長2.1%;萬元產值能耗為0.925噸標煤,同比下降8.4%。
上海化工區積極引導園區內企業開展節能技改工作。巴斯夫采用新的工藝技術生產四氫呋喃,年能耗可下降6萬噸標煤。賽科公司通過實施裂解爐爐管改造、裂解爐增加空氣預熱器、增加循環水回收處理和一體化能源管理系統軟件等節能工程,2008年節能投入893.5萬元,節約能源6548噸標煤/年。該公司2009年計劃再投入1.3億元,預計可節約能源5.68萬噸標煤/年。
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引下,2008年園區引入拜耳異氰酸酯和聚醚項目增資、賽科乙烯擴產項目、上海漕涇電廠“上大壓小”新建電廠項目等,總投資達37.4億美元,累計吸引投資137.8億美元。這些項目建成投產之后,將進一步提升園區產業能級,降低萬元產值能耗水平。
據了解,上海化工區內危化品企業高度集中,危險品總量占上海市危險品總數的1/3。此外,該園區還有重大危險源51個,其中4個光氣反應點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園區內還有一套液氯生產裝置,產量占到上海液氯總產量的一半。這促使上海化工區的安全裝備逐步走向“最精良”。
園區管委會副巡視員談學良告訴記者,2004年以來,園區的安全投入超過8800多萬元,其中最先進的就是應急響應中心。該中心是國內開發區內最早的一個,也是層次最高的一個。中心配備了20名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對于消防、醫療、公安、生產及環保等各種情況都提供支持。一旦出現問題,立即按預案啟動程序。應急響應中心是園區的“消防員”,其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貫穿每個細節。比如,為了準確測算應急響應中心的反應速度,該中心及其企業分中心的時間都必須與中央電視臺的北京時間保持一致,避免時間不同步,消除報警和應急反應的時間誤差。
園區的醫療急救中心也是目前國內園區中的唯一一家。該醫療中心成立于2004年,主要承擔了化工區區域內日常醫療保障任務,以醫療急救為主,以化學救援、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為特色,并兼有部分醫療衛生和檢驗檢疫行政功能。據該醫療急救中心主任壽永明介紹,醫療中心目前共有80名工作人員,設有中毒搶救中心,并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建立了綠色通道。
上海化工區的消防力量也毫不遜色,29.4平方千米的園區內布有7個企業級、5個公安級消防站。這樣的密度,在全國也是最大的。
談學良說:“化工區的開發建設離不開當地政府和周邊居民的大力支持。”因此,社區互動就要“最豐富”,以改變化工區高污染、高危險、高耗能的負面影響,樹立全新的行業形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幾個月前,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組織區內單位在漕涇鎮、化工區奉賢分區開展了以“環境友好,和諧發展”為主題的大型環保進社區活動。隨后,由上海化工區和金山、奉賢區部分村開展的“雙結對、好鄰居”活動啟動。在啟動儀式上,化工區內拜耳、巴斯夫、德固賽、天原華勝等13家企業和周邊13個行政村、居委會共同簽署了“好鄰居”活動倡議書。活動以資源共享、難題共解、和諧共建、發展共贏為目標,積極開展以區域互聯、友好互鄰、結對互助為載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化工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結對各方正在分頭推進此項活動。
據談學良介紹,園區每年都舉辦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而且有些已經延續了好幾年,得到了周邊居民的廣泛認可。其中,由巴斯夫舉辦的“小小化學家”活動已連續7年在上海科技館舉辦,迄今已有9萬余名中國兒童參與了活動。
據了解,目前,上海化工區仍在進行招商引資,在遴選入駐企業的同時,也在進行環評和安評等保障工作。談學良說,這一直都是園區項目建設的重要前提。
2008年是上海化工區開展全國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的第三年,有一組數據可以說明該園區循環經濟工作取得的“最實效”:2008年,全區初步建成由11項考核指標組成的循環經濟評估體系。2005~2007年,全區能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持續上升,單位總產值能耗、單位總產值取水量持續下降。2007年,全區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9%,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7%。2008年,全區工業總產值完成500.3億元,同比增長2.1%;萬元產值能耗為0.925噸標煤,同比下降8.4%。
上海化工區積極引導園區內企業開展節能技改工作。巴斯夫采用新的工藝技術生產四氫呋喃,年能耗可下降6萬噸標煤。賽科公司通過實施裂解爐爐管改造、裂解爐增加空氣預熱器、增加循環水回收處理和一體化能源管理系統軟件等節能工程,2008年節能投入893.5萬元,節約能源6548噸標煤/年。該公司2009年計劃再投入1.3億元,預計可節約能源5.68萬噸標煤/年。
在循環經濟理念指引下,2008年園區引入拜耳異氰酸酯和聚醚項目增資、賽科乙烯擴產項目、上海漕涇電廠“上大壓小”新建電廠項目等,總投資達37.4億美元,累計吸引投資137.8億美元。這些項目建成投產之后,將進一步提升園區產業能級,降低萬元產值能耗水平。
據了解,上海化工區內危化品企業高度集中,危險品總量占上海市危險品總數的1/3。此外,該園區還有重大危險源51個,其中4個光氣反應點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園區內還有一套液氯生產裝置,產量占到上海液氯總產量的一半。這促使上海化工區的安全裝備逐步走向“最精良”。
園區管委會副巡視員談學良告訴記者,2004年以來,園區的安全投入超過8800多萬元,其中最先進的就是應急響應中心。該中心是國內開發區內最早的一個,也是層次最高的一個。中心配備了20名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對于消防、醫療、公安、生產及環保等各種情況都提供支持。一旦出現問題,立即按預案啟動程序。應急響應中心是園區的“消防員”,其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貫穿每個細節。比如,為了準確測算應急響應中心的反應速度,該中心及其企業分中心的時間都必須與中央電視臺的北京時間保持一致,避免時間不同步,消除報警和應急反應的時間誤差。
園區的醫療急救中心也是目前國內園區中的唯一一家。該醫療中心成立于2004年,主要承擔了化工區區域內日常醫療保障任務,以醫療急救為主,以化學救援、勞動衛生與職業病防治為特色,并兼有部分醫療衛生和檢驗檢疫行政功能。據該醫療急救中心主任壽永明介紹,醫療中心目前共有80名工作人員,設有中毒搶救中心,并與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建立了綠色通道。
上海化工區的消防力量也毫不遜色,29.4平方千米的園區內布有7個企業級、5個公安級消防站。這樣的密度,在全國也是最大的。
談學良說:“化工區的開發建設離不開當地政府和周邊居民的大力支持。”因此,社區互動就要“最豐富”,以改變化工區高污染、高危險、高耗能的負面影響,樹立全新的行業形象,形成良好的社會關系。
幾個月前,上海化工區管委會組織區內單位在漕涇鎮、化工區奉賢分區開展了以“環境友好,和諧發展”為主題的大型環保進社區活動。隨后,由上海化工區和金山、奉賢區部分村開展的“雙結對、好鄰居”活動啟動。在啟動儀式上,化工區內拜耳、巴斯夫、德固賽、天原華勝等13家企業和周邊13個行政村、居委會共同簽署了“好鄰居”活動倡議書。活動以資源共享、難題共解、和諧共建、發展共贏為目標,積極開展以區域互聯、友好互鄰、結對互助為載體的活動,進一步發揮化工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目前,結對各方正在分頭推進此項活動。
據談學良介紹,園區每年都舉辦各種各樣的社區活動,而且有些已經延續了好幾年,得到了周邊居民的廣泛認可。其中,由巴斯夫舉辦的“小小化學家”活動已連續7年在上海科技館舉辦,迄今已有9萬余名中國兒童參與了活動。
據了解,目前,上海化工區仍在進行招商引資,在遴選入駐企業的同時,也在進行環評和安評等保障工作。談學良說,這一直都是園區項目建設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