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如何實現“雙碳”目標也成為當前討論的熱點。碳風險正在抬頭,落實“雙碳”目標刻不容緩。
目前,跨國公司正通過各種方式降低自己的碳排放。沃爾瑪公司已經要求10萬家供應商必須完成商品碳足跡驗證,并貼上碳標簽,這將影響全球超過500萬家工廠,其中大部分在中國。這意味著,中國大量相關企業必須進行碳足跡驗證,承擔減排責任,否則將會錯失大量訂單。“低碳”標準一旦實行,不僅增加我國企業生產成本,削弱產品競爭能力,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還將被淘汰。
在落實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近日,國務院原參事、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徐錠明,就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等議題發表了意見。
針對推進“30 60”目標落實的工作,徐錠明提出八項指導意見:
1、促進節能減排。
2、提高能效、提高效率。
3、科學合理地建設方法論,準確掌握數據,進行科學應用計算。
4、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各行各業減碳的優秀案例,樹立先進模范典型。
5、靈活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促進碳中和。
6、轉變思維。運用數學思維、規律思維、生態思維、熵力思維,尊重自然發展規律,把握生態循環供應.
7、完善碳交易市場建設;
8、防范碳關稅風險,應對碳關稅沖擊。
其中,徐錠明特別提到:在“雙碳”背景下,企業應做好應對碳關稅的準備,提前籌劃應對方案與策略,面對碳關稅開征下更為嚴峻的國際貿易市場。
在這一方面,徐錠明充分肯定了氫能的優勢,他提出,建立新能源體系離不開氫能,要高度重視氫能發展。在未來的能源預測當中,氫能占18%,相當于減碳60億噸。氫來自于水,又回歸于水,能夠實現再生循環可持續發展,達成氫能循環經濟。
說到對我國目前綠色能源現狀的看法時,徐錠明認為,當前發展綠色能源,首先是對氫能源的開發利用。目前氫能要考慮四大問題:
1、能源革命中氫能的地位及作用
2、碳中和時代里氫能的地位及作用
3、新型電力系統中氫能的地位及作用
4、現代工業體系中氫能的地位
氫能是能源革命的五大支柱之一。當前,要創新氫能的使用技術,就地制氫結合管道輸送運氫,開發氫能的更大規模應用,以推動大規模使用可再生能源盡早實現,降低能源成本,使其不受地理和時間的困擾,利用氫能建設新工業體系、新民生體系,實現碳中和。
目前,我國氫能發展還有幾大瓶頸亟待突破:成本偏高;關鍵技術受限;使用配套尚不完善;市場培育尚未健全;專業組織培育不足。
同時,在利用氫能進行建設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本身應當注重的幾個方面,包括氫的質量、氫能的計量、制氫過程是否綠色、氫能的安全問題、氫能的成本、氫的利用、氫能的適配、氫能相關知識的培訓、氫能產業法規的制訂、氫能科普。
氫能源可以進一步開發可再生能源,利用氫能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實現高效儲能。進行以新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開發建設,一靠氫能、二靠儲能、三靠智能。氫能不應止步于車用能源上,而應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得到充分利用,實現日常用氫、社會用氫。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