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移動智能設備雖然還算便捷,但是電池卻是一個限制其發展的因素,電量不夠足或充電不夠快都會讓人著急。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旗下的加州納米技術研究所打造出了一種全新的能源存儲介質——“混合式超級電容器”,通過兩種納米顆粒整合,能夠數秒內完成充電。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國外打造混合超級電容器(圖片來自TechSpot)
此前推出的“超級電容器”可以在數秒內完成充電(普通電池要耗費數小時),充放電循環次數在百萬次左右。不過雖然其充電速度快,但是可儲存的電量卻比較有限,難以滿足當前移動設備的使用需求。
加州納米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意識到這一問題,提出了一個較為折中的混合式解決方案,即“混合式超級電容器”。其除了能夠快速充電超萬次,厚度也只有一張紙的1/5,足以塞進可穿戴式設備、甚至植入式設備。
通過光刻(laser-scribed)技術整合二氧化錳和石墨烯(前者也是堿性電池的常用原料),這種混合式超級電容器在低成本、高速度、以及充電次數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充電次數甚至超過了典型薄膜鋰電池的兩倍。
主導這項研究的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授Rid Kaner表示,這種混合式超級電容器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很大的應用前景,未來有望極大提升個人電子設備的體驗。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