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鋰電池行業,能量密度提升預見下一輪增長井噴。
本輪智能手機時代的降臨,即是以電池技術的突破為基礎的。消費電子用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采用的是鈷酸鋰(目前有部分三元材料),近十年來,該材料電池的容量密度已由100瓦時/公斤持續提升至150-160瓦時/公斤。相對應的,手機電池容量已由700mAh提升至1500mAh(均值),最高已達3300mAh(Motorola RAZR MAXX);然而,智能手機的待機時間卻由5-7天迅速降低至1天,因此以犧牲續航時間來增加智能手機功能和提升性能已幾無空間,單體電池容量亟需提升。
在技術自我演進途徑中,對于10M 以上的高速率無線互聯網業務,終端 CPU處理性能、LTE 無線技術已綽綽有余,而唯一的瓶頸再次出現在電池容量(電池技術)上。簡單提升電池尺寸規格以提升容量的發展路徑即將觸及上限,鋰電池構造技術本身在尋求新的突破。
而同時,專家們在電池領域的研究也從未止步,包括:嘗試新的正負極材料(NCA、富鋰錳基等)、在隔膜與負極材料方面引入涂覆工藝等,另外,提高充電電壓亦是在不變更正極材料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如電壓提高到5V左右,則以Li2MnO3-LiMO2為正極的鋰電池比容量可望超過250mAh/g。
另外,人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不斷嘗試,也為消費電子用鋰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提供了更多可供參考的解決方案,而一旦電池技術得到新的突破,電池容量需求有望再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我們對此報以樂觀期待。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