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 畢楠 通訊員 李信)5月23日,大連石化公司轉運車間員工在深水碼頭進行裝船作業。轉運車間在大檢修中消除了原油2號線卡具包套隱患。
這項工作是大連石化轉運車間今年大檢修的一個“大活”,也是一個“難活”。最大的難點是工藝處置——建于1989年的管線,焊口焊接質量低、膨脹節老化,無法用蒸汽處置;原油凝點高,用氮氣吹掃和冷水直接頂線也達不到動火條件。
針對這些難點,車間結合“轉觀念、勇創新、強管理、創一流”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大家把攻關重點放在“轉”上,開動腦筋,拓寬視野,轉換思路,多次組織攻關,討論解決方案,生產、技術部門也幫助出主意、想辦法。
在一次研討會上,東區碼頭區域主任、黨支部書記李信突然“腦洞大開”,提出了“借力”原油船的想法——如果船方肯幫忙,需要處理的管段將由2000多米縮短到600米。觀念一轉天地寬,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轉運車間與公司計劃經營部、生產運行部、規劃和科技信息部及儲運一車間、消防支隊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共同細化方案。公司生產運行部工程師吳越貢獻了“關鍵一招”:取消冷水頂線環節,直接將消防水送到船上,加熱到60攝氏度后從碼頭頂向罐區,可以大大縮短“上水”時間。計劃經營部多方溝通,協調了由“金牛座”油輪配合管線處理。一個成熟科學的方案形成了。
轉運車間與職能部門、兄弟單位、施工單位和“金牛座”油輪密切協作,形成合力。計劃經營部負責與船方、車間溝通,確認船期及處置細節;消防支隊引入北區泵房水線,提高加水速度;物資采購管理部實時跟蹤管件到貨時間;檢維修中心派出全國勞模李曉波團隊,負責施工;儲運一車間連夜轉換流程,做好收油準備。機動設備部、安全環保部、生產運行部主要領導先后到施工現場進行指導。
原油2號線卡具包套位于管廊高處,作業臨海,空間狹小,施工強度高、難度大。轉運車間副主任劉巍牽頭,組織車間工藝、設備、安全等專業人員現場辨識風險、確認方案,確保施工作業全程受控。車間管理團隊24小時盯在現場。東區碼頭成立以黨支部書記為隊長的黨員突擊隊,安排人員24小時全程跟蹤。5月3日5時30分,突擊隊成員齊聚深水碼頭,與“金牛座”油輪配合進行工藝處置。設備員馬俊杰、工藝員王品濤、班長石男沖在第一線,落實好風險管控措施,將處理好的管線交給施工單位。李曉波團隊把控每一個動火點和焊接點,確保安全和質量。消防艇靠泊碼頭全程待命。經過團隊通力合作,轉運車間原油線卡具包套隱患消除工作圓滿完成。
石油銳評:以觀念之變引領創新突圍
觀念不變原地轉,觀念一變天地寬。大連石化轉運車間消除原油2號線卡具包套隱患的實踐證明:有了觀念轉變的思想破冰,才會有創新發展的行動突圍。無論是借外力、使巧勁的新思路,還是不避難、勇爭先的硬作風,背后都伴隨著觀念轉變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不僅是對問題本身的多層次認識,更是對解決問題方法的根本性革新。
轉變觀念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和總開關。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往往抬頭可見柳暗花明。當前,國內石化產能集中投放,市場供應主體更趨多元,汽柴油消費增速放緩……能源變革的復雜形勢對傳統能源企業提出更高要求。除隱患治理外,大連石化等煉化企業在奮進高質量發展征程中,無疑會面臨更多險灘、挑戰。由此可見,大連石化以觀念之變消除頑疴痼疾的成功經驗,不應局限于單一領域,更應放在行業背景下思考布局,為更多企業攻堅克難提供認識論和方法論。各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只有以觀念之變引領創新突圍,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才能抓住發展機遇,才能適應和引領變革。
思之深,則行之遠。發展理念是否正確,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甚至成敗。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離不開思想深處的自我革命。廣大干部員工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固有的認知框架和慣性的行為方式,用新理念激發新動能,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展現新作為。各企業要勇于挑戰權威、質疑傳統、擁抱變化,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油篇章。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新的趕考路上,我們有信心也有底氣,以思想大解放和問題再認識拼出一片新天地,堅定奔向世界一流!(薛晶文)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