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平行會議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50萬億美元。
而作為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支撐技術,儲能的應用價值近年來正逐漸體現。
目前,隨著儲能電池成本與技術經濟性不斷提高,動力電池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動力電池產銷量爆發也意味著其報廢的高峰期即將到來,實現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已被企業提上日程。
動力電池將成為能源互聯網的“金庫”
“動力電池與儲能其實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儲能技術和清潔能源、信息技術共同推動下的能源互聯網中,動力電池同樣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個地位就像是構筑城墻的每一塊磚,孤立地看似乎沒什么作用,但無數個動力電池連到一起,卻能建造出能源互聯網‘帝國’。”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電池中國CEO張雨描述,通過移動式能量存儲裝置、能源系統儲能、最基礎的后備電源,以及還在設想中的“能源銀行”,動力電池可以介入能源互聯網系統,并推動能源互聯網的構建與實施。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埃森哲早前在《中國能源互聯網商業生態展望》中預測,到2020年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總體市場規模將超過9400億美元,約占當年GDP的7%。對此,張雨分析,動力電池和能源互聯網都是成百上千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這兩者間如果發生聯系,影響力不容小覷。
據高盛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價值將達到400億美元。國家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鋰電池的產量達到78.42億只,同比增長40%;中國動力電池產量達到29.39吉瓦時。3月,由國家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 《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到2020年,動力電池行業總產能超過100吉瓦時。張雨表示,這組數據足以說明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目前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鋰電池有望占市場主流地位
近日,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的 《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7》(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68.7吉瓦,同比增長2.4%。其中,電化學儲能的累計裝機位列第三,規模為1769.9兆瓦,同比增長56%。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占比最大,比重為65%,同比增長89%。
我國計劃到2025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量500萬輛的推廣目標。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4月份的產銷量數據,純電動汽車銷量在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的占比約為83%。照此計算,到202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的產量約為415萬輛,即使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車、甲醇汽車等其他新能源汽車得到較快發展,純電動汽車預計也有近400萬輛的規模,仍將占據新能源汽車的主流。而這近400萬輛行駛在路上的純電動汽車,就是400 萬個移動的儲能裝置。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