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海省唯一一家鈦業企業經過多輪的洽商和談判,最終擊敗國內多家競爭對手,獲得西部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000噸海綿鈦及純鈦錠生產合同,一舉拿下2017年全國鈦熔鑄行業10%的市場份額。
新材料產業實現揚帆起航
新材料是青海省整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產業基礎,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青海省有色金屬資源、鹽湖化工、水電資源、電解鋁生產等優勢。
“十二五”以來,青海省新材料產業保持了快速發展,產值由2011年的10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79億元。形成了依托鹽湖鋰資源開發為基礎的鋰電新材料產業;以鋁、鎂、鈦、銅等金屬為基礎的合金新材料產業;以電子級高純氧化鋁技術突破為基礎的光電新材料產業;以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為基礎的新型化工新材料產業;以晶硅、光纖預制棒制造為基礎的光伏制造及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
千億鋰電產業鏈逐步形成
鋰電產業方面,初步構建起了鹽湖提鋰-正/負極材料、電解質/電解液-鋰電池的鋰電產業鏈,并且形成了相應的配套產業。
根據《青海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計劃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700億元,產值達780億元以上。到2025年,計劃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1600億元,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
實現工業生產開門紅
今年是青海實現“十三五”時期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努力,1-2月青海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創近三年來最好開局。
同時,今年2月,青海新能源材料鋰電池正極材料正式起運日本,首次走出國門;3月青海鈦業獲得6000噸海綿鈦及純鈦錠生產合同,一舉拿下2017年全國鈦熔鑄行業10%的市場份額。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