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專利局(EPO)和國際能源署(IEA)9月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電池技術專利申請來自日本。日本的申請從2010年左右開始激增,一直領跑世界。電池技術對實現純電動汽車(EV)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必不可少,國際性的開發競爭正變得激烈。
2018年全球的電池專利申請達到7千件以上,其中來自日本的申請為2339件,約占三分之一。韓國居第二,申請數為1230件。從申請企業名單來看,2000年~2018年合計申請數量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7家的總部設在日本。首位是韓國三星電子,共申請專利4787件,松下位居第二,申請量為4046件。韓國LG電子排在第三,申請量為2999件。排名前十的日本企業包括豐田、日立制作所、索尼等。
鋰離子電池的改良在發明專利中占了一大半。鋰電池被廣泛應用于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隨著經濟的數字化,開發大容量低價格電池的需求日益高漲。為此,2005年到2018年,與電池和其他蓄電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以年均14%的速度增加,持續實現快速增長。

如果電池性能得到提高,純電動汽車一次充電的可續航距離將有望延長。對于光伏和風力等發電不夠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來說,可根據需要存儲和釋放電力的蓄電技術是大量引進這些能源的關鍵。
日本的弱點在于無法在產品開發中充分發揮在電池領域積累的技術。此次發布的報告指出,雖然日本在電池專利上掌握著世界主導權,但“并沒有對日本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起到促進作用”。2019年中國的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10萬輛,相當于全球市場規模的5成,而日本的占比僅為2%,處于增長乏力的狀態。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