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在能源電力市場還是一個畸形兒,儲能度電成本還比較高,缺乏相關行業標準,操作運營環節不規范,儲能系統集成參差不齊,還缺少盈利政策和市場機制。
——陽光電源副總裁吳家貌
2020年8月26-28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指導,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召開。峰會主題聚焦“聚儲能十年之勢,創產業十四五新機”,同期舉辦儲能聯盟十年紀念論壇。北極星儲能網、北極星電力APP對本次峰會進行全程直播。
在8月27日“第九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開幕式暨儲能聯盟成立十周年紀念論壇上,陽光電源副總裁兼光儲事業部副總裁吳家貌作“全球儲能經驗分享及對國內市場的思考”報告。
陽光電源副總裁吳家貌
吳家貌:2020年全球市場儲能快速發展,2019年新增裝機3.3GW,預測2020年將達到4.6GW/9.4GWh,“可再生能源+儲能”Utility裝機場景占比由2019年的59%增長到2020年71%,這是儲能系統主要的方向。
首先分享一下國外的儲能,國外都有相應的儲能激勵政策,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美國PJM電力市場上有很好的交易機制。根據交易時長,有實時市場和平衡市場,也有日前市場和長期市場交易機制。根據交易品種,有能量市場、容量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等一些交易機制。支撐海外儲能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的技術要素是具有一個專業的儲能系統集成商,儲能系統集成商在這里面扮演著很重要的作用。圍繞著儲能系統更加安全,更高的系統RTE效率,以及更長的循環壽命、更低的電力成本,只有具備嚴苛的設計標準、專業的系統集成商、一體化設計以及系統級測試這樣的一些程序,才能保障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海外有些技術也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電壓等級。海外已經從1000V切換到1500V,隨之帶來能量密度、功率密度都提升35%以上,系統成本降低5%以上,系統效率提高0.3%以上等諸多好處。早在2017年,陽光電源1500V儲能系統就應用在美國、德國、英國等儲能項目,但是很遺憾目前國內市場還停留在1000V。
海外可再生能源+儲能市場發展非??焖?,在有些國家光伏+儲能已經成為一個標配。其中光伏+儲能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直流側解決方案,另外是交流側解決方案:直流側基礎方案,就是簡單把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直流并在一起,共用光伏逆變器,用到電網上去;交流解決方案就是光伏系統和儲能系統是個獨立的系統。這兩種系統比較起來,直流側解決方案節省了光伏逆變器系統,這樣控制更簡單,效率更高,關鍵成本是可以省掉一套儲能管理系統。今天在中國光伏+儲能沒有收益的市場上,我們強烈推薦直流側解決方案,因為這個能為大家省錢。
海外戶用儲能市場同樣快速發展,光伏+儲能+充電已經實現一體化管理,多個分布式加上戶用儲能形成了虛擬發電,由單個消費者變成了產銷結合者。
回頭再看一下國內市場,今年風能、光伏+儲能是國內儲能市場發展的主要動力,多個省市下發政策要求新能源配置一定比例的儲能。2020年新增規模有望邁入GW時代??稍偕茉?儲能并網占比從2019年17%增加至今年43%,提高了26%,今年總裝機容量預計達到1133MW。風能+儲能成為我國儲能市場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因為風電光伏滲透率不斷提高,對電網造成一定沖擊,在2019年和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開發風光+儲能已經達到1.4個GW。國家出臺的政策非常好,但是確實在這個市場上目前是一個畸形兒。首先是因為目前儲能成本比較高,收益較低,第二個最重要是因為標準不完善,第三系統集成很不專業,造成很多潛在的風險,國內也有起火爆炸的情況,第四個是盈利模式。
首先看挑戰一,儲能成本較高?,F在儲能如果說按度電成本,每度電大概在5毛錢左右,與我們想用峰谷電價差套利,3毛錢和4毛錢期望值,我們認為這個時代已經不遠了。大概2021年到2022年可以實現這樣的電價,但是這個是針對技術成本說的,考慮進非技術成本電價還是非常高的,所以我們不僅僅要降低技術成本,而且還要降低非技術成本。
挑戰二就是相關行業標準缺乏,無論系統設計,還是運輸、安裝、投運、驗收、運維等等相關標準都是缺乏的,舉個例子,從電池以外的到系統級,無論是EMS、BMS、日常管理技術等所有的標準是缺乏的,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現在的儲能系統并網網驗收標準,現在有幾個需求是光伏強制加了儲能,跟當地電網公司溝通,如何應用不知道,怎么鑒別儲能系統是好的還是壞的,就是充放電次數是多少,放電深度是多少,這些基本的標準是沒有的,所以就造成了儲能系統濫竽充數、魚龍混雜的局面。這個對產業健康發展是致命的要素。
挑戰三就是系統集成設計能力參差不齊,現在大部分業主也好,或者是市場也好,都認為儲能是簡單的拼湊,實際上儲能系統集成是世界的多個專家,既涉及到電化學儲能,又涉及到電力電子專業,所以是非常復雜,要求非常高的。
挑戰四缺乏盈利政策和市場機制,從發電側來說,我們希望儲能加上新能源能夠解決棄風棄光的問題,但是棄風棄光不一定長期存在,但是誰為新能源儲能付費是不確定的,另外目前的火儲調頻市場上,缺少按效果付費,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從電網側沒有理清計價,投資收益也不明確,用戶側收益非常單一。
國內儲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必須從用戶側、發電側、電網側等,建立誰受益誰付費的機制,要建立峰谷電價差動態調整機制以及探索儲能容量電費機制,保證政策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只有這些頂層設計,才能引導這個產業健康發展。
最后簡單說一下陽光電源的儲能布局,我們從2006年開始正式進入儲能市場,提供儲能變流器、鋰電池、能量管理系統等儲能核心設備以及儲能系統解決方案,目前有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系統,在國內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另外在全球主要市場,美國市場、歐洲市場、亞太、歐洲、日本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涉及儲能市場非常廣泛,輔助新能源并網、電力調頻調峰、需求側響應、微電網、戶用等場景中,今年出貨量大概在1GWh以上,謝謝大家。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