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德時代被唱衰的論調甚囂塵上,這位萬億的鋰電池王國到底陷入了什么困境?
12月23號下午五點,36氪發布了一篇文章《寧德時代,萬億電池帝國的裂縫》,這篇文章把寧王推上了風口浪尖,24號,寧德時代股票大跌,還帶崩了一眾小弟的股價。之后,市場上都是一片唱衰的聲音。
01 裂縫的來源
寧德時代的出事不是偶然,其實早有預謀。
其真實原因是寧德時代和中航鋰電之間的專利大戰。今年7月,寧德時代起訴中航鋰電專利侵權。涉案專利涉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涉嫌侵權的動力電池已搭載在數萬輛車輛上。
按理說,這兩家體量相差如此巨大的企業根本不應該交手。但是,市場就這么大,寧德時代占了三分之一的江山,不捋虎須怎么分一杯羹?
根據市場裝機量來看,寧德時代的裝機量是中航鋰電的7倍左右,毫無可能威脅到寧德時代。
但在資源方面,中航鋰電卻奮起直上,搶走了寧德時代兩個大客戶。
2019年寧德時代供應廣汽電池裝機量為1136.56GWh,中航鋰電則為595.34GWh,前者是后者的近兩倍。到2020年,寧德時代供應廣汽乘用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為824.69GWh,中航鋰電卻實現了2033.65GWh的供應量,中航鋰電搶走了寧德時代大量的市場份額。
廣汽乘用車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汽車在去年上半年申報上市的63個車輛型號中,有30個型號電池供應商為寧德時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連續一年多未申報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車型,但是,電池供應商名單中卻有中航鋰電的名字。
與廣汽乘用車相同的是,長安汽車在選擇寧德時代作為電池供應商的同時,還選擇了中航鋰電。
寧德時代發起專利戰,大概是為了“報仇”,報中航鋰電“撬走”兩家大客戶之仇;還順便抑制行業后起之秀的快速成長。
中航鋰電們的反擊也不可謂不犀利。這一次直擊七寸,暴露了寧德時代市場上的“霸王條款”以及成為市場“一哥”后的種種弊病。
02 市場的出逃
這篇文章陳列了很多寧德時代的發展的沉珂。
據文章曝光,車企要想從寧德時代拿到電池,除了要支付電池費用之外,還要提前支付與5-10年預期電池需求相對應的保證金,這不是一個小數目,車企只有按照預期完成每年的采購量,寧德時代才會逐年、分批返還這筆保證金。隨著車企的需求量增大,支付20億保證金的也不少見。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十分看重效率,忽視創新,將多數車企的創新駁回,拒絕生產。如蔚來在年初發布ET7時亮相的150KWh半固態電池包,但因為設計不符合寧德時代的標準方案而遭到后者拒絕生產。
因為在寧德時代看來,執行一項新工藝,必然會造成成本增加,甚至拖慢交付節奏,寧德時代客戶眾多交付壓力巨大,不可能滿足車企一項項差異化的需求。
蔚來無奈之中,只好找到衛藍新能源合作,最近與比亞迪交往甚密;而近三個月實現交付量連續破萬的小鵬汽車,近期也被傳正與中航鋰電展開合作,小鵬汽車還打算與韓國動力電池廠商SKI合作;廣汽,則明顯疏遠了寧德時代,而選擇了中航鋰電和孚能科技。
03 脫困之路
市場的洪流從來不會等誰半步,時機轉瞬即逝。寧德時代抓住了前半場的市場政策的機遇,但在后半場的角逐中,如果還是沉溺于快速膨脹的訂單,對創新需求的忽視,技術上的不思進取,服務上的以自我為中心,它終將被時代所拋棄。
目前來看,寧德時代的裂縫填補主要有兩點:
第一,技術上創新。從年報中可以看出,寧德時代科研投入逐年增長,2020年投入35億,2021年上半年研發費用27.94億元。但是,光養雞沒用,讓別的雞不下蛋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讓自己的雞下蛋才是重點。寧德時代應該專注目光于差異化,而不是體量化,毫無新意的批量生產只能帶來短期的收益,于長遠并沒有益處。
第二,擺正心態,別飄。從歷史來看,還沒有大獲成功之前的趾高氣昂都是愚蠢的。君不見,李自成即使進入北京也還是被多爾袞趕出去了,一沒有穩固的根據地,二得罪了整個官僚和讀書人的系統,落敗也是枉然。目前的巨頭只是暫時的,當市場涌入新鮮的血液,誰能繼續穩住市場,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如果曾毓群能跳出安逸,重新做回敢“賭”的創新者,在技術上攻克難關,加上這些年在產量上的的擴張,還能維持頭部的地位,否則,只能被小弟們追趕,“泯然眾司矣”。
長遠來說,這次的反擊對寧德時代只是小打小鬧,市場的震蕩起伏只是必經的顛簸。只希望寧德時代打正方向盤,不要跑到岔路上去了。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