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迎來政策“風口”,2020年至今國家及各省份已相繼出臺了很多對儲能產業影響深遠的政策,伴隨著儲能發展指導意見正式出臺,需求拐點漸行漸近。僅以電化學儲能來看,截至2020年末,國內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3GW,預計未來五年復合增速超56%,結合業內專家和券商機構對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看法,無疑儲能是一個賽道夠長,雪坡夠厚的產業。
實際上,儲能板塊龍頭公司市值已不斷刷新高點,業內人士認為,儲能并非主題,行業拐點已經明確出現,比如錦浪科技、固德威今年Q3單季儲能逆變器出貨量已經接近上半年水平,并遠超過去年全年,德業股份去年出貨量為3億,今年預計超過10億。記者從部分涉及儲能的公司獲悉,今年下半年訂單形勢更旺,部分產品出貨量都出現翻倍的增長,儲能行業的上升周期確實已經到來,對于明年的增量預期更為樂觀。
儲能項目加速落地
加拿大國家工程院、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陳忠偉院士表示,整個能源系統轉型其實就意味著儲能,整個儲能電池空降以后將會是電動車電池用量的100倍以上。
部分國內涉及儲能的公司均表示,經過此前的儲能業務布局,業務放量已箭在弦上。華自科技董事長黃文寶透露,近年來公司在儲能領域積極投入,在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方面取得較多成果,成功應用于多個工業園區光儲充微電網示范項目。近段時間公司還在緊鑼密鼓的配合長沙市發改委和各大工業園區協同推進屋頂光伏加儲能建設,以有效緩解迎峰度冬用電緊張局面。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科技信息裝備事業部總經理裴愛國介紹,截至2020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容量3272.5MW,中國能建參與設計及建設的項目容量1037MW,占比約三分之一。目前正在規劃建設300兆瓦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公司在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抽水蓄能、氫能儲能和儲熱等領域均有落地的實施業績。通過開展儲能新技術示范和投建營一體化的項目建設,孵化可以復制、可以推廣的電源,電網用戶側相融合的儲能系統解決方案。
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儲能公司市場商務部部長張國強介紹,公司鐵鉻電池已經實現量產,總規模達到3GWH,現在結合集團發展戰略,正在積極推動儲能產業落地,目前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
儲能爆發意味著新的業績增量,結合近期A股表現走勢最為強勁的鵬輝能源看,該公司日前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今年以來,公司的儲能業務非常理想,營收占比大幅提升,達到了28%,收入增長超預期;儲能業務的收入結構也實現了向毛利率高業務方向傾斜的轉型。公司承接了大量需求主要在海外的家庭儲能和便攜式儲能訂單,這部分大約占到儲能業務總收入的一半。
長賽道VS高估值
目前涉及儲能業務的上市公司眾多,按照招商證券統計分類相關概念股多達156家,但記者梳理發現,多數公司儲能業務營收占比并不大。從二級市場表現看,若以中證儲能發布的30家樣本公司為例,權重位居前5名的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陽光能源、國軒高科今年至今漲幅分別為95%、57%、79%、111%、61%。
從事儲能業務的一位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像寧德時代、陽光能源這樣的龍頭公司,由于產品豐富、技術壁壘高,市場占有率擴大更容易,未來儲能業務占比會提升更快,所以估值貴有貴的理由。隨著新能源大規模發展,配套儲能成為必然趨勢,且各地方配套要求均已落實。儲能行業正迎來新一輪黃金發展機遇。儲能會作為多家公司未來發展重中之重。
一位私募經理對記者表示,明年儲能是增長預期最為確定的一個賽道,目前估值普遍較高,追高當然不合適,但只要行業向上邏輯不變,每次調整后龍頭品種仍會一個標配方向。另外,會花更多時間從華為儲能業務合作供應商中去挖掘一些彈性或更大的公司。
對于目前涉“儲”公司業務占比不高,且良莠不齊,他認為,中證儲能主體指數的30只樣本公司儲能業務較為純正,可作為一個長期標的跟蹤池的參考。中證儲能主題指數選取30只儲能領域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樣本,以反映儲能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來源:WIND 中證指數官網)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