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當特斯拉開始交付第一輛Roadster時,估計遠在中國江西的李良彬未曾預料到,這場汽車界的能源革命即將改變他的命運,讓他十幾年后躋身胡潤全球富豪榜。
3月中旬,贛鋒鋰業發布2021全年業績。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潤111.6億和52.3億,分別同比增長102%和410%,遠超同領域玩家天齊鋰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鋰王”。這也意味著去年一年,贛鋒鋰賺的錢超過了過去十一年——據其財報,公司2010年上市至2020年11年間累計歸母凈利潤僅為49.9億。
資本市場方面,贛鋒鋰業更加熾手可熱。2021年9月,其股價沖上了224.4元的歷史最高價,后雖有回調,目前市值仍有1823億。創始人李良彬身家也水漲船高,達到365億元,相較5年前(63億元)暴漲6倍,成為江西首富。
背后原因,自然與新能源汽車在過去一年里的騰飛起勢直接相關。這幾年,李良彬馬不停蹄的從全球五大洲買鋰礦、開采資源,并將其加工為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電池核心材料,迅速將公司做成了頭部鋰化合物生產商。
這一切,還要從25年前李良彬接手一家鄉鎮作坊開始。相比于王傳福的“讓中國汽車工業揚眉吐氣”,曾毓群的“讓國家藍天碧水”,李良彬最初的創業夢想小而謹慎。創業前,技術員出身的他,在江西鋰鹽廠一干就是九年,干到高級工程師的位置,是當時鋰行業知名的技術專家。
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1997年。當時行業內發生了一件大事:智利化學礦業公司開發出了一種提純金屬鋰的新技術,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然而,包括江西鋰廠在內的一大批企業仍然采取礦石提鋰的方法。李良彬想試試水,將自己的思路、經驗以及技術思考應用于更廣闊的試驗場中,他帶著4位同事辭職下海,接手了江西新余市河下鎮的一家金屬鋰廠。
李良彬給工廠取名叫贛鋒金屬鋰廠。當時他的想法是:“贛”,江西的簡稱,“鋒”,先鋒的意思,取名贛鋒,意為做江西民營企業的先鋒。這家鄉鎮企業規模不大,設備落后,靠著東拼西湊才建成了一條10噸的金屬鋰生產線。不到一年便因運營問題,難以為繼,鎮政府決定對其進行競價拍賣,將企業轉為個人經營。為盤下工廠,李良彬背下了114萬的債務。
創立之初,受資金制約,贛鋒從事的大都是基礎鋰產品生產。這與李良彬穩扎穩打的性格有關。他有這么幾重考慮:“彼時,鋰產品需求小,主打產品碳酸鋰的需求總量長年在10萬噸/年左右,而投資一個冶煉廠費用很大,2000噸的規模就要有1億至2億元的資金做準備。相較之下,金屬鋰的毛利率較高,資金投入也不大,一噸產品售價48萬元,凈賺15萬元到20萬元,還是保守起見,先從金屬鋰開始。”①
憑借工業級金屬鋰、工業級碳酸鋰、工業級氯化鋰、氟化鋰等基礎鋰產品,李良彬完成資本原始積累。2008年,公司年度銷售近2億元,獲利潤3000多萬。同年,李良彬主導公司完成股份改制,并擴大生產規模,花了三個月把電解槽由原來的20臺擴建至35臺,產能幾乎翻番。
但這樣的好勢頭沒能持續太久。當時的金屬鋰制造技術含量低,準入門檻不高,受高利潤和低投入的驅使,許多鋰產品生產廠商擴大生產規模。大量非鋰金屬生產廠商也擠著湊熱鬧,導致全球基礎鋰過剩,產品積壓嚴重,很多生產商甚至在虧本銷售。
更可怕的是,這一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國內有色金屬冶煉和進出口企業經營業績下滑達到30%,進出口量下滑60%。巨變之下,贛鋒鋰業的處境也相當危險:由于需求的急劇下降,贛鋒鋰業的庫存量一度達到200多噸,流動資金短缺;財務狀況也每月愈下,9月銷售收入約3600萬元,10月迅速折半至1800萬元,11月又下降了500萬,12月則直接降到1100萬,卡在盈虧平衡點上。
危機當前,李良彬主動出擊,迅速停止了所有金屬鋰產品的擴建、取消國外訂單、銷售只求保本,穩住資金鏈。同時,在友商們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熬過“冬天”的時候,李良彬決定直接顛覆現狀,轉而“押注”電池級金屬鋰、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建設全新的生產線,升級產品結構。
經過兩個月近乎不眠不休的技術攻關后,2018年12月,贛鋒鋰業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半自動化的“低溫真空蒸餾工藝制備”電池級金屬鋰生產線。2009年,贛鋒鋰業又建成了國家首家、從鹵水直接提取電池級碳酸鋰的生產線。
至此,贛鋒鋰業完成了鋰產品從基礎向高端轉型。當其新產品大規模上市時,國際金融危機已近尾聲,又恰逢國內開始推廣新能源汽車,電池鋰產品剛好彌補了市場空白,公司營收大幅提升。2009年,贛鋒鋰業全年銷售近2.46億元,較創業之初增長80倍;2010年,贛鋒鋰業營收3.6億,并在深圳中小企業板上市,李良彬身家超過6億元。
之后的贛鋒鋰業,如同按下了“加速鍵”。在上游,贛鋒鋰業從2011年開始,先后收購了加拿大國際鋰業、阿根廷 Mariana、愛爾蘭 Blackstair、澳大利亞 RIM、西部資源、澳大利亞 Pilbara、阿根廷 Minera Exar、Bacanora 等國內外礦業公司,完成一系列鋰資源布局。
2021年11月,贛鋒鋰業還和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上演了一場國際搶礦大戲,雙方都想將加拿大一家鋰業公司千禧鋰業收為麾下。最終加拿大鋰業公司美洲鋰業,以4億美元收購千禧鋰業所有流通股。美洲鋰業的大股東正是贛鋒鋰業。
在中游鋰化工這個老本行,贛鋒鋰業更憑借近二十年的技術積累,俘獲了一眾大客戶的芳心。2013年,贛鋒鋰業迎來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客戶”三星,為開拓動力電池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后,LG化學、松下、特斯拉等國際知名客戶也紛至沓來。
在下游,贛鋒鋰業不但殺入動力電池領域,還投產了新一代固態鋰電池。2014年,贛鋒鋰業收購深圳美拜電子100%股權,美拜電子的主營業務為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收購完成之后,贛鋒鋰業實現了對下游鋰電池領域的進軍。
2016年,李良彬創辦了贛鋒循環,專注于廢舊電池及材料的循環再生,據稱,贛鋒循環的鋰回收率已超過90%。至此,贛鋒鋰業已形成貫穿鋰礦、鋰鹽、鋰電池及回收的完整產業鏈。
當然,即便是站在風口上,也會面臨行業周期。2016-2017年,贛鋒鋰業又遇上了第二次風暴。彼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補貼等因素驅動,迎來一定程度的爆發。以碳酸鋰為核心原料的磷酸鐵鋰電池受到市場的追捧,行業玩家不斷擴大產能。
李良彬認為,碳酸鋰市場可能會接近飽和,以氫氧化鋰為核心原料的高鎳三元電池或成為新的行業風口。于是贛鋒鋰業全力研發、提產氫氧化鋰。
也是在2017年末,碳酸鋰價格有所回落,氫氧化鋰產品需求旺盛,贛鋒鋰業再次踩對了風口,2018年贛鋒鋰業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鋰業唯一“A+H”股上市公司。
目前,贛鋒鋰業的重要產品氫氧化鋰、碳酸鋰及金屬鋰產能分別為8.1萬噸、4.05萬噸、1600噸。贛鋒鋰業目前在全球布局的鋰資源權益儲量近3400萬噸,全球第一。
不過即便已經叱咤于世界鋰業之巔,李良彬始終保持著他一貫的謹慎。前些年,他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一點一點的積累,喜歡說自己是“小企業起家,慢慢成長起來的。”這并非簡單的謙虛之詞。畢竟,在2008年之前,贛鋒鋰業從未涉足過電池級碳酸鋰業務,直到蘋果手機誕生、特斯拉問世,它才開始逆襲。
但抱緊特斯拉等大客戶的大腿,并不意味著安全無虞。目前,電池供應商在技術領域的競爭,依舊異常激烈。眾所周知,特斯拉4680圓柱電池量產在即,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將于本月正式發布。鋰王的下一場戰役,已經近在眼前。
在2022年給全體員工的新年致辭中,李良彬再次表達了這種憂慮,他稱:鋰產品的周期性非常明顯,“有20萬元/噸的昨天,也可能遲早有4萬元/噸的明天。”②作為整條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贛鋒鋰業也不能置身在行業周期之外。
他開始思考,成為大象之后,如何學會在叢林中與巨頭共舞,如何依舊保持快速調頭的能力。固態電池,或將是他下一個首要發力點。
金屬鋰因其高容量和低電位的優點成為全固態電池最主要的負極材料之一。今年一月份,贛鋒鋰業子公司贛鋒鋰電官微披露,首批搭載贛鋒固態電池的50輛東風E70電動車正式完成交付。
多年之后,真正締造了特斯拉的馬斯克一再成為世界首富。和新能源汽車業界的許多新晉大佬一樣,傳統行業出身的李良彬也講述了一個性感的風口故事。當偶然性的風口變成確定性的趨勢,這個原本悶不做聲的群體終于吃到了紅利。
引用:
①《贛鋒鋰業:鋰材料巨頭成長記》,第一財經
②《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發表新年致辭:常備不懈方可馳而不息》
資料參考:
1.《贛鋒鋰業董事長李良彬——世間的路有千萬條 我只選一條》,經濟日報
2.《與鋰同行》,CCTV老故事頻道
3.《江西“鋰王”發家史:揮兵買礦,欲與寧德試比高》,36碳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