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網儲能公司發布自主研發的我國首個吉瓦時級新型儲能安全監測平臺,這標志著我國新型儲能產業數字化水平取得實質性突破,將于年底前接入南方區域85座新型儲能電站。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實施的《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近年來,南方電網公司多措并舉促進新型儲能高效利用,提升電網調節能力,以技術創新為引領,以場景應用為突破,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從“示范應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截至2025年4月,南方電網接入10千伏規模以上的新型儲能裝機規模8223兆瓦,公司累計申請新型儲能領域專利5480項,主導制定國際標準38項、國家標準63項。
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
創新雙輪驅動
面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帶來的系統調節壓力,南方電網公司在核心技術攻關與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協同發力,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
以技術創新鍛造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硬實力。在新型儲能技術研發領域,南方電網公司以“大容量、高安全、長壽命”為目標,突破多項核心裝備瓶頸。自主研發的構網型儲能變流器已在廣東惠州和云南文山實現工程應用。公司持續開展新型儲能設備集成和技術服務,已形成儲能技術研發和PACK(電池模組)集成能力,年產能最高可達300萬千瓦時。廣西電網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攜手,匯聚各方優勢科研力量,成功研制出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在廣西用電低谷時段參與調峰百余次,提升了廣西電網的調節能力與供電穩定性。南網儲能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組建科研團隊,攻關兆瓦時級液態金屬電池的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為未來長時儲能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以商業模式創新激活市場“軟價值”。南方電網公司以市場化機制釋放儲能經濟價值,探索多元收益路徑。廣東梅州寶湖儲能電站作為國內首個以“報量報價”模式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獨立儲能項目,通過自主申報充放電功率及預期價格,累計交易電量1.53億千瓦時,開辟了儲能靈活參與市場的新范式。
構建產業生態
打造協同發展新格局
在新型儲能產業布局上,南方電網公司堅持制造端與應用端雙向發力。新型儲能領域唯一的國家創新中心正式獲批,新型儲能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員擴充至150家以上,打造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生態圈。
《方案》要求,推動大規模鈉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及應用技術攻關,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在云南文山,我國首套40兆瓦時構網型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正在進行投產前的性能測試。該系統成功實現慢充慢放、快充慢放、快充快放等多種工況應用,將更好應對新能源帶給電網頻率的波動影響。
2024年,針對制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系列“痛點”“堵點”“短板”問題,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聯合牽頭組建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聚焦技術攻關、產品研制、平臺研發和行業應用等領域開展協同創新。
“聯合體匯聚產業、用戶、電網、市場機構各方,進一步明確新型儲能作用與價值,鏈接‘供需’雙方,創新新型儲能商業模式,打通領域之間的界限、行業間的壁壘,推進‘儲能+交通、通信、建筑’等跨界合作,賦能多領域多場景應用。”中央企業新型儲能創新聯合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南網儲能公司儲能科研院副院長陳滿表示。
南方電網公司積極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協同發展,在供應鏈、綠色金融、融資租賃及保險等領域形成合力,為新型儲能項目建設提供全方位支持。截至2024年12月,已聯合各方力量為廣東省內257個電化學儲能項目提供67.7億元風險保障,有效促進了新型儲能產業生態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