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據國際氫能源委員會預測, 2050年全球氫能源需求將增至目前的10倍,同時2050年全球氫能產業鏈產值將超過2.5萬億美元。
記者12日獲悉,《四川省新能源產業鏈建圈強鏈工作方案(2025—2027年)》(簡稱《方案》)印發。《方案》指出要打造“成德眉資都市圈”等綠色氫路,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應用場景。
繪制圖譜清單
推動氫能產業建圈強鏈
四川的氫能企業主要集中在成都、德陽兩地。當前,成都都市圈通過構建清潔能源裝備產業鏈,布局氫能產業,助推“成德眉資都市圈”綠色氫路建設。
在成都,東方氫能實現全產業鏈布局;亞聯氫能研制出全球首臺200Nm3/h生物質乙醇重整制氫裝置;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制氫技術,厚普股份固態儲氫材料等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而德陽是全省氫能產業技術策源地和最完整的中試驗證基地,實現國內首個兆瓦級冷熱電氫氧五聯供系統示范;開發出國內首個兆瓦級光伏發電耦合PEM(派姆)電解水制氫系統;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安全無毒有機液體儲氫技術示范。
“目前,成都都市圈已經初步形成了‘制—儲—運—加—用’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四川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將進一步細化完善《成都都市圈重點產業產業鏈全景圖》,聯合繪制氫能產業發展圖譜、產業發展路徑圖、產業發展布局圖、鏈主企業布局圖4張圖譜,以及領軍人才、產業基金、關鍵平臺、重點配套企業4張清單,共同構建都市圈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配套企業+投資基金+中介機構+領軍人才”資源庫。
擴大領域運用
聯動打造氫能示范應用場景
“加氫20分鐘,續航550公里以上!”前不久,在成都西部國際博覽城11號館門口,一輛搭載東方氫能自主研發的200kw級燃料電池系統的牽引車受到大家關注。這是氫能在成都都市圈實現場景應用的一個縮影。《方案》指出,要推廣氫能在城市交通、工程機械、船舶航空等交通領域的示范應用,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應用場景。
2023年12月,成德眉資首條氫能“零碳”道路運輸線路發運,進行成都往返德陽及綿陽等地區的煙草及相關原料、輔料運輸。2024年3月,成都造的全球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完成了運行試驗。
“我們將推動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在物流場站、高速沿線合理布局加氫站,配套建設氫能保障體系,推廣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工具。”眉山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在成都都市圈,氫能的應用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廣泛。
“今后,成德眉資四市將聯動打造氫能示范應用場景。”省同城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依托先進制造業、綜合交通“同城同網”、對外開放和商貿消費等,共同在公交、城際貨運、冷鏈物流、機場專線、城市渣土轉運、礦山和鋼鐵等領域擴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共同開展“成都都市圈造”氫能源市域列車試點示范,探索氫能無人機示范應用等,將場景資源轉化為訂單,拉動氫能產業集聚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展示國家石油化工產業形象,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