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一項耗資3300多萬元的國家973計劃在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正式啟動。今后5年,包括3名院士、2名長江學者、48名博士在內的國家頂尖專家團隊,將致力于能源地下儲備這一重大戰略課題的研究。
該項目由武漢巖土力學所牽頭,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清華大學等8家單位共同承擔,首席科學家是武漢巖土力學所研究員楊春和。
據介紹,能源地下儲備是把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儲藏于地下,以應對極端條件(戰爭、地震等)下的能源短缺。該課題要解決的是為我國地下油氣庫的選址、設計和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目前江蘇金壇已建成1.4億立方米的地下儲氣庫群;湖北省云夢、應城鹽礦也成為國家能源地下儲備的選址地。
該項目由武漢巖土力學所牽頭,聯合中國礦業大學、清華大學等8家單位共同承擔,首席科學家是武漢巖土力學所研究員楊春和。
據介紹,能源地下儲備是把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儲藏于地下,以應對極端條件(戰爭、地震等)下的能源短缺。該課題要解決的是為我國地下油氣庫的選址、設計和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目前江蘇金壇已建成1.4億立方米的地下儲氣庫群;湖北省云夢、應城鹽礦也成為國家能源地下儲備的選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