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穩固了煤制尿素的一體化競爭優勢之后,華魯恒升(600426.SH)謀求向非煤化工領域發展,目標框定為己二酸。
7月8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會通過了關于投資建設16萬噸/年己二酸項目的議案,該項目總投資16.01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建設期為24個月。
在己二酸的下游行業中,聚氨酯對其需求量約占總消費量的60%。生產聚氨酯另一主要配套原料是DMF(二甲基甲酰胺),在華魯恒升的主營產品中,DMF占比僅次于尿素。所以,華魯恒升發展己二酸項目,有利于其進一步向聚氨酯行業進軍,延伸產品鏈。
華魯恒升預計己二酸項目投產后每年可新增銷售收入22億元,相當于其2009年全年銷售收入的55.2%。為此,華魯恒升不惜投入重金,以每萬噸1億元的代價建設16萬噸/年己二酸的產能,這一建設成本是2004年的3.36倍。
2004年,中石國油(601857.SH)下屬遼陽石化分公司建成投產的16萬噸己二酸項目,總投資僅為 4.77億元,約0.298億元/萬噸。
時隔兩年的2006年9月,天利高新(7.94,0.25,3.25%)(600339.SH)發布公告募集資金投資建設己二酸和醇酮項目,其中7萬噸/年己二酸項目總投資金額為2.39億元,合每萬噸產能投資僅0.34億元。幾乎同時,山東洪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開工建設14萬噸/年己二酸項目,總投資為9億元。
再以最近的招商引資項目為例,廣西北海市鐵山港(臨海)工業區管委會招商局目前有10萬噸/年己二酸項目正在進行招商,其明示的總投資金額為5億元,也與華魯恒升每萬噸產能1億元的投資建設成本相去甚遠。
高投入未必就換來高產出。雖然己二酸生產企業在當前化工領域里盈利相對較高,但該行業近年來最好的盈利時期正在過去,隨著未來幾年中國本土產能的不斷擴張,階段性過剩將不可避免,華魯恒升的大手筆投資有生不逢時的危險。
近一年來,己二酸價格飛漲,部分原因是原油價格回升帶動了原料純苯的提價,以及國內主要生產廠家開工不順。但影響己二酸行業毛利率的根本原因是,一年前中國政府對進口己二酸采取反傾銷調查,否則今天己二酸的毛利或許會與其他化工產品一樣萎靡不振。
反傾銷調查從2008年12月開始,己二酸價格也從6500元/噸起漲。2009年11月1日,商務部公告了對原產于美國、歐盟和韓國進口己二酸反傾銷調查的最終裁定,決定對進口己二酸征收5.0%—35.4%不等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導致國內外己二酸產品差價迅速拉大,2009年進口銳減8萬噸,自給率達到 86%。
2010年3月份,國內己二酸價格進一步上漲至最高23000元/噸(主要己二酸廠家3月結算價格為19800元/噸)。進入淡季后,己二酸回落至18900元/噸。長江證券(11.03,0.34,3.18%)分析認為,己二酸成本僅在萬元不到,仍處于暴利時代。按以往規律,暴利將導致供需環境巨變。
近年來,隨著我國尼龍以及聚氨酯等工業的快速發展,己二酸的消費量穩步增加,有機構測算,至2012年華魯恒升裝置投產之時,中國的己二酸需求量約為 65.0萬噸。
但在供給上,截至2009年底,我國己二酸總產能達到61萬噸。目前,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刷新中。
首先是已有項目的擴產。遼陽化工正在擴建一套年產16萬噸/年的己二酸裝置,使產能達到30萬噸/年;神馬集團擬新增6萬噸/年,將現有己二酸產能擴建到16萬噸 /年;山東海力新三期擴產7.5萬噸/年項目,投產后己二酸產能將達到22.5萬噸/年。
其次是新建產能。除了華魯恒升的16萬噸產能,日本旭化成決定投資約9.5億元在我國東南沿海興建一座20萬噸/年的工廠,山西陽煤10萬噸/年、四川川化20萬噸/年、開灤股份(13.93,0.75,5.69%)15萬噸/年、陜西興化化工7萬噸/年、天脊煤化工7萬噸/年、太原化工5萬噸/年的己二酸項目已經開工或即將開工建設。
如果這些規劃產能都能夠順利達產,2012年,己二酸本土產能將達到190.5萬噸,是需求的近3倍。
這還不算完,僅記者粗略檢索到的全國各地正在招商引資的己二酸項目,包括山東菏澤、江蘇淮安、河北唐山港、新疆庫車、山東濰坊、福建泉州、重慶長壽、河南平頂山、吉林開發區等地,規劃總產能為88萬噸。
己二酸行業是否要重蹈目前草甘膦行業(不到30%的開工率)的覆轍?華魯恒升規模不經濟是否成為現實?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