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山西提出“實現由煤炭大省向現代化產業大省的跨越,實現由單一煤電基地向立體能源中心的轉變”以來,到山西考察和洽談投資的民間資本、跨國投資和央企越來越多。
目前,山西省已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華潤集團、中國化工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等簽訂“十二五”期間戰略合作協議,已明確的投資金額總計近8000億元。傳統的能源化工大型集團非常“默契”地選擇在“十二五”期間向山西投資,意味著山西省力圖扭轉只靠賣煤賺錢局面的戰略初步獲得成果,而煤基清潔能源、煤化工產業是他們看好的領域。
山西省煤炭儲量占全國的1/3,多年來在享受煤炭紅利的同時,也付出了環境、安全等沉重的代價。因此,山西“十二五”規劃注重新能源的發展,對現代煤化工產業將給予重點培育和扶持,要將山西打造成為集能源、原材料的生產加工、技術研發、產品交易、金融服務等為一體的全國能源中心。
立體能源中心的構想引起了能源化工集團的興趣。“山西化工行業極具投資機會。”中國化工集團藍星化工規劃部負責人張全喜說。中國化工集團擬投資150億元在山西大同市建設藍星山西化工新材料園區。在山西陽高龍泉工業園區再建年產5萬噸氯丁橡膠、18萬噸TDI、20萬噸MDI、1.5萬噸ADI和30萬噸多孔硝銨五大主要產品生產基地,形成煤化工、新材料和特種化工產品相結合、上下游一體化的循環經濟體,意將龍泉工業園區打造為一個投資規模在130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150億元以上的“雙百億”化工新材料工業園區。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臨汾市就在臨汾市投資建設能源化工循環經濟綠色園區項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投資1010億元,建設吉縣蒲縣“煤—電—化”工業園區和襄汾縣“煤—焦—氣—油—化”工業園區,主要涉及煤礦、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發電、甲醇、聚乙烯、聚丙烯、焦化、苯加氫精制、煤焦油深加工、干熄焦發電、成品油等領域。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和山西焦煤集團將在呂梁市的嵐縣投資260億元,共同出資興建現代新型煤化工產業園區,在“十二五”期間發展新材料和精細化工,轉化煤炭470萬噸,建成年產300萬噸煤制甲醇、100萬噸烯烴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0億元,上繳稅金20億元。
中國海油在山西的投資可能會超過1000億元,目前進行的煤炭清潔化利用循環經濟項目一期就將投入400多億元。計劃投資建設年產1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一期項目與同煤集團合作,在大同市建設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配套建設2000萬噸煤礦、30萬噸液化天然氣、IGCC發電及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并擬建年產200萬噸尿素生產項目等。
“華潤集團自身的業務結構與山西互補。”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表示,該集團“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500億元,用于煤礦、坑口電廠、煤層氣、煤化工項目等基地建設。
中國大唐“十二五”期間將在山西投資1000億元,與山西開展戰略合作,按照規劃投資建設臨汾浮山煤氣電化運循環產業園、城市集團供熱供電聯產項目、山西朔州煤制天然氣一體化項目。另外,蘭花集團與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煤層氣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他們還與中石化簽約,擬投資170億元合作建設年產180萬噸甲醇、60萬噸烯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