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些內燃爐電石企業的老總惶惶不可終日——因為電耗高,他們陸續收到了執行差別電價的通知書,有的漲價幅度高達每千瓦時0.2元。他們說:“以前漲電價還是一分兩分地漲,現在一毛兩毛地漲了,內燃爐不改造真是活不下去了。”
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由于投資大、涉及面廣,在電石行業嚷嚷了好幾年一直動靜不大。到目前,在行業節能減排發展條件業已成熟、各級政府紛紛出臺高壓調控政策的情況下,這一史無前例的節能改造終于將要啟動了。CCIN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工信部已確定改造方案
日前采訪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能處處長余薇了解到,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型密閉爐的產能比重已由2005年的10%發展到目前的40%,其余60%為內燃爐。雖然目前內燃爐仍占大頭,但因其能耗高、污染重,從國家節能減排的形勢發展要求來看,淘汰內燃爐是勢在必行,這是下一步化工行業改造升級的重點。最近,工信部已經確定了改造方案,目標就是爭取在“十二五”末,把國內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大型密閉爐。
余薇表示,一是工信部將公布大型電石內燃爐節能改造方案,明確在“十二五”時期內把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大型內燃爐全部改造為先進的密閉爐。新版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今年底將要公布,電石內燃爐改造的產業政策將要列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把大型內燃爐節能改造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目錄,企業申報的此類改造項目將獲得國家相關資金支持。同時,工信部將審核推薦一批有實力的能源合同管理企業,幫助電石企業開展內燃爐節能改造。三是新建項目將不再建設落后的內燃爐。對現有的內燃爐要加大節能減排的督查考核,凡節能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和裝置,將堅決實行差別電價、停產整改等措施。12月底,工信部就要組成10個組到各地督查。
了解到這一改造的背景情況:這一方案的提出,是國家“十二五”時期節能形勢所迫。目前雖然“十二五”的節能目標還沒有公布,但有一點是基本確定的,就是要對消費的能源總量設定一個底線,即全國總的用能量將是定死的,分解到各地的能源總量也是限定的。2009年我國年消費能源總量已達31億噸標準煤,根據前10年中國能源總量增長速度推算,到2015年中國消費能源總量至少要40億噸標準煤。但根據我國能源、環保條件和對國際所作的減排承諾,這一目標只能控制在35億噸標準煤以內,差額要靠節能來完成。電石行業作為各地重點監控的用能大戶,“十二五”面臨的節能任務更加艱巨。
對這次內燃爐節能改造工程粗線條勾勒了一下,大致全國共有2500萬噸產能,其中密閉爐有1000萬噸,內燃爐有1500萬噸。對內燃爐細分一下,以1.65萬千伏安為線,以下的有500萬噸,以上的有1000萬噸。如果把國內現有共1000萬噸產能的“以上”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密閉爐,按每萬噸產能需改造資金500萬元計算,這一改造的投資規模達50億元。
這兩天,一些內燃爐電石企業的老總惶惶不可終日——因為電耗高,他們陸續收到了執行差別電價的通知書,有的漲價幅度高達每千瓦時0.2元。他們說:“以前漲電價還是一分兩分地漲,現在一毛兩毛地漲了,內燃爐不改造真是活不下去了。”
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由于投資大、涉及面廣,在電石行業嚷嚷了好幾年一直動靜不大。到目前,在行業節能減排發展條件業已成熟、各級政府紛紛出臺高壓調控政策的情況下,這一史無前例的節能改造終于將要啟動了。CCIN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工信部已確定改造方案
記者日前采訪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能處處長余薇了解到,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型密閉爐的產能比重已由2005年的10%發展到目前的40%,其余60%為內燃爐。雖然目前內燃爐仍占大頭,但因其能耗高、污染重,從國家節能減排的形勢發展要求來看,淘汰內燃爐是勢在必行,這是下一步化工行業改造升級的重點。最近,工信部已經確定了改造方案,目標就是爭取在“十二五”末,把國內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大型密閉爐。
余薇表示,一是工信部將公布大型電石內燃爐節能改造方案,明確在“十二五”時期內把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大型內燃爐全部改造為先進的密閉爐。新版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今年底將要公布,電石內燃爐改造的產業政策將要列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把大型內燃爐節能改造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目錄,企業申報的此類改造項目將獲得國家相關資金支持。同時,工信部將審核推薦一批有實力的能源合同管理企業,幫助電石企業開展內燃爐節能改造。三是新建項目將不再建設落后的內燃爐。對現有的內燃爐要加大節能減排的督查考核,凡節能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和裝置,將堅決實行差別電價、停產整改等措施。12月底,工信部就要組成10個組到各地督查。
記者了解到這一改造的背景情況:這一方案的提出,是國家“十二五”時期節能形勢所迫。目前雖然“十二五”的節能目標還沒有公布,但有一點是基本確定的,就是要對消費的能源總量設定一個底線,即全國總的用能量將是定死的,分解到各地的能源總量也是限定的。2009年我國年消費能源總量已達31億噸標準煤,根據前10年中國能源總量增長速度推算,到2015年中國消費能源總量至少要40億噸標準煤。但根據我國能源、環保條件和對國際所作的減排承諾,這一目標只能控制在35億噸標準煤以內,差額要靠節能來完成。電石行業作為各地重點監控的用能大戶,“十二五”面臨的節能任務更加艱巨。
記者對這次內燃爐節能改造工程粗線條勾勒了一下,大致全國共有2500萬噸產能,其中密閉爐有1000萬噸,內燃爐有1500萬噸。對內燃爐細分一下,以1.65萬千伏安為線,以下的有500萬噸,以上的有1000萬噸。如果把國內現有共1000萬噸產能的“以上”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密閉爐,按每萬噸產能需改造資金500萬元計算,這一改造的投資規模達50億元。
作為陜西省的重點節能調控區,這里的電石企業紛紛感到了節能降耗的巨大壓力,于是一些電石企業開展了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從已完成的技改情況來看,根據每臺爐子的原來條件不同,改造投資在500萬~1500萬不等。改造后,一般每臺爐子產量增加了10%~15%,年節電300萬~450萬千瓦時,年回收一氧化碳1440萬立方米。每臺爐子的改造收益每年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節電價值約200萬元,回收一氧化碳價值840萬元。這些企業都嘗到了這一改造的甜頭。
企業擔心地方政府攪局
也有一些企業在內燃爐改造上存在困惑和顧慮。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理事長張玉,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長,最近他就遇到一件煩心事:他們企業有兩臺內燃爐想改成密閉爐,但當地縣長找到張玉,要企業改成鎳鐵爐,否則就不讓在當地生產。為何?原來這位縣長聽說電石是危化品,密閉爐不安全,弄不好會爆炸,而鎳鐵爐不會爆炸。“他也不考慮企業從化工行業跳到冶金行業能不能適應、生存的問題,我們企業生產電石是三證齊全,而生產鎳鐵什么證也沒有,要干那是違法生產的嘛。”張玉說。
內燃爐節能改造在技術上是成熟的,效益也是好的,但產業政策不明確、不統一,企業不敢行動。現在工信部的政策杠杠是1.65萬千伏安,而不少地方政府的杠杠定在2萬千伏安,還有的地方門檻更高。如內蒙古的政策杠杠是2.7萬千伏安,低于這一杠杠的爐子要淘汰,改了也是白改。現在地方土政策比上面的政策還要硬,企業不敢不聽,希望工信部對內燃爐改密閉爐的政策要進一步明確。
同時,有的企業感到改造資金較大,籌資困難,希望國家能配套相應的經濟扶持措施。雖然今年以來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國內電石產能過剩有所改善,電石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企業可以拿出大部分改造資金。但畢竟電石景氣時間尚短,企業自有資金有限,還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
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由于投資大、涉及面廣,在電石行業嚷嚷了好幾年一直動靜不大。到目前,在行業節能減排發展條件業已成熟、各級政府紛紛出臺高壓調控政策的情況下,這一史無前例的節能改造終于將要啟動了。CCIN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工信部已確定改造方案
日前采訪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能處處長余薇了解到,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型密閉爐的產能比重已由2005年的10%發展到目前的40%,其余60%為內燃爐。雖然目前內燃爐仍占大頭,但因其能耗高、污染重,從國家節能減排的形勢發展要求來看,淘汰內燃爐是勢在必行,這是下一步化工行業改造升級的重點。最近,工信部已經確定了改造方案,目標就是爭取在“十二五”末,把國內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大型密閉爐。
余薇表示,一是工信部將公布大型電石內燃爐節能改造方案,明確在“十二五”時期內把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大型內燃爐全部改造為先進的密閉爐。新版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今年底將要公布,電石內燃爐改造的產業政策將要列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把大型內燃爐節能改造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目錄,企業申報的此類改造項目將獲得國家相關資金支持。同時,工信部將審核推薦一批有實力的能源合同管理企業,幫助電石企業開展內燃爐節能改造。三是新建項目將不再建設落后的內燃爐。對現有的內燃爐要加大節能減排的督查考核,凡節能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和裝置,將堅決實行差別電價、停產整改等措施。12月底,工信部就要組成10個組到各地督查。
了解到這一改造的背景情況:這一方案的提出,是國家“十二五”時期節能形勢所迫。目前雖然“十二五”的節能目標還沒有公布,但有一點是基本確定的,就是要對消費的能源總量設定一個底線,即全國總的用能量將是定死的,分解到各地的能源總量也是限定的。2009年我國年消費能源總量已達31億噸標準煤,根據前10年中國能源總量增長速度推算,到2015年中國消費能源總量至少要40億噸標準煤。但根據我國能源、環保條件和對國際所作的減排承諾,這一目標只能控制在35億噸標準煤以內,差額要靠節能來完成。電石行業作為各地重點監控的用能大戶,“十二五”面臨的節能任務更加艱巨。
對這次內燃爐節能改造工程粗線條勾勒了一下,大致全國共有2500萬噸產能,其中密閉爐有1000萬噸,內燃爐有1500萬噸。對內燃爐細分一下,以1.65萬千伏安為線,以下的有500萬噸,以上的有1000萬噸。如果把國內現有共1000萬噸產能的“以上”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密閉爐,按每萬噸產能需改造資金500萬元計算,這一改造的投資規模達50億元。
這兩天,一些內燃爐電石企業的老總惶惶不可終日——因為電耗高,他們陸續收到了執行差別電價的通知書,有的漲價幅度高達每千瓦時0.2元。他們說:“以前漲電價還是一分兩分地漲,現在一毛兩毛地漲了,內燃爐不改造真是活不下去了。”
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由于投資大、涉及面廣,在電石行業嚷嚷了好幾年一直動靜不大。到目前,在行業節能減排發展條件業已成熟、各級政府紛紛出臺高壓調控政策的情況下,這一史無前例的節能改造終于將要啟動了。CCIN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工信部已確定改造方案
記者日前采訪國家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節能處處長余薇了解到,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大型密閉爐的產能比重已由2005年的10%發展到目前的40%,其余60%為內燃爐。雖然目前內燃爐仍占大頭,但因其能耗高、污染重,從國家節能減排的形勢發展要求來看,淘汰內燃爐是勢在必行,這是下一步化工行業改造升級的重點。最近,工信部已經確定了改造方案,目標就是爭取在“十二五”末,把國內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大型密閉爐。
余薇表示,一是工信部將公布大型電石內燃爐節能改造方案,明確在“十二五”時期內把1.65萬千伏安以上的大型內燃爐全部改造為先進的密閉爐。新版的《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今年底將要公布,電石內燃爐改造的產業政策將要列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把大型內燃爐節能改造納入國家技術改造重點項目目錄,企業申報的此類改造項目將獲得國家相關資金支持。同時,工信部將審核推薦一批有實力的能源合同管理企業,幫助電石企業開展內燃爐節能改造。三是新建項目將不再建設落后的內燃爐。對現有的內燃爐要加大節能減排的督查考核,凡節能減排不達標的企業和裝置,將堅決實行差別電價、停產整改等措施。12月底,工信部就要組成10個組到各地督查。
記者了解到這一改造的背景情況:這一方案的提出,是國家“十二五”時期節能形勢所迫。目前雖然“十二五”的節能目標還沒有公布,但有一點是基本確定的,就是要對消費的能源總量設定一個底線,即全國總的用能量將是定死的,分解到各地的能源總量也是限定的。2009年我國年消費能源總量已達31億噸標準煤,根據前10年中國能源總量增長速度推算,到2015年中國消費能源總量至少要40億噸標準煤。但根據我國能源、環保條件和對國際所作的減排承諾,這一目標只能控制在35億噸標準煤以內,差額要靠節能來完成。電石行業作為各地重點監控的用能大戶,“十二五”面臨的節能任務更加艱巨。
記者對這次內燃爐節能改造工程粗線條勾勒了一下,大致全國共有2500萬噸產能,其中密閉爐有1000萬噸,內燃爐有1500萬噸。對內燃爐細分一下,以1.65萬千伏安為線,以下的有500萬噸,以上的有1000萬噸。如果把國內現有共1000萬噸產能的“以上”內燃爐全部改造成密閉爐,按每萬噸產能需改造資金500萬元計算,這一改造的投資規模達50億元。
作為陜西省的重點節能調控區,這里的電石企業紛紛感到了節能降耗的巨大壓力,于是一些電石企業開展了內燃爐改密閉爐的節能改造。從已完成的技改情況來看,根據每臺爐子的原來條件不同,改造投資在500萬~1500萬不等。改造后,一般每臺爐子產量增加了10%~15%,年節電300萬~450萬千瓦時,年回收一氧化碳1440萬立方米。每臺爐子的改造收益每年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節電價值約200萬元,回收一氧化碳價值840萬元。這些企業都嘗到了這一改造的甜頭。
企業擔心地方政府攪局
也有一些企業在內燃爐改造上存在困惑和顧慮。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理事長張玉,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公司董事長,最近他就遇到一件煩心事:他們企業有兩臺內燃爐想改成密閉爐,但當地縣長找到張玉,要企業改成鎳鐵爐,否則就不讓在當地生產。為何?原來這位縣長聽說電石是危化品,密閉爐不安全,弄不好會爆炸,而鎳鐵爐不會爆炸。“他也不考慮企業從化工行業跳到冶金行業能不能適應、生存的問題,我們企業生產電石是三證齊全,而生產鎳鐵什么證也沒有,要干那是違法生產的嘛。”張玉說。
內燃爐節能改造在技術上是成熟的,效益也是好的,但產業政策不明確、不統一,企業不敢行動。現在工信部的政策杠杠是1.65萬千伏安,而不少地方政府的杠杠定在2萬千伏安,還有的地方門檻更高。如內蒙古的政策杠杠是2.7萬千伏安,低于這一杠杠的爐子要淘汰,改了也是白改。現在地方土政策比上面的政策還要硬,企業不敢不聽,希望工信部對內燃爐改密閉爐的政策要進一步明確。
同時,有的企業感到改造資金較大,籌資困難,希望國家能配套相應的經濟扶持措施。雖然今年以來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國內電石產能過剩有所改善,電石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企業可以拿出大部分改造資金。但畢竟電石景氣時間尚短,企業自有資金有限,還需要政府和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