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硝酸中分離制成的一種白色晶體,可為科研人員配備一雙新“眼睛”,它的名字叫穩定性同位素氮-15。記者日前從我國唯一掌握該物質分離技術的上海化工研究院獲悉,該所的氮-15年生產規模達30公斤以上,已成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氮-15生產基地,國際市場份額達到50%。
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氮-15分離技術。氮的同位素———氮-15,雖然與普通氮元素只有一個中子之差,但要將其從自然界中人工分離出來,卻是難上加難。上海化工研究院用了40多年時間,采用“一氧化氮—硝酸”化學交換法,在常溫常壓下就分離得到了成品氮-15,比天然氮-15的豐度提高了近300倍,達到9..96%,質量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
作為一種“示蹤劑”,穩定性同位素氮-15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醫學、生物化學、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該院新型材料研究所所長李良君介紹,有了氮-15這雙“眼睛”,研究人員就可通過專用儀器觀察其活動軌跡,發現作用機理,及時反饋信息,研究時間大大減少。比如,藥學科研人員設計一種治療胃病的新藥,以前是通過無數次配方,找到最佳療效方案,有時候一次配方就要用一兩年時間。有了氮-15幫忙,藥物在人體內的活動就被它“跟蹤”,一一反應到儀器中,方便研究人員迅速、準確地了解藥物在體內代謝途徑和規律,配制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氮-15也能幫助研究人員為農作物找到最佳施肥量,達到科學種田效果;采用氮-15標記的核酸等,還能使研究人員進行基因切連、受體細胞轉化等遺傳工程研究。
目前,高豐度氮-15產品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也是國家科技興貿計劃項目,被評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百佳”項目。現主要銷往美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克售價近100美元,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6184萬元,創匯5185萬元,創利2886萬元。
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氮-15分離技術。氮的同位素———氮-15,雖然與普通氮元素只有一個中子之差,但要將其從自然界中人工分離出來,卻是難上加難。上海化工研究院用了40多年時間,采用“一氧化氮—硝酸”化學交換法,在常溫常壓下就分離得到了成品氮-15,比天然氮-15的豐度提高了近300倍,達到9..96%,質量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產品。
作為一種“示蹤劑”,穩定性同位素氮-15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醫學、生物化學、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該院新型材料研究所所長李良君介紹,有了氮-15這雙“眼睛”,研究人員就可通過專用儀器觀察其活動軌跡,發現作用機理,及時反饋信息,研究時間大大減少。比如,藥學科研人員設計一種治療胃病的新藥,以前是通過無數次配方,找到最佳療效方案,有時候一次配方就要用一兩年時間。有了氮-15幫忙,藥物在人體內的活動就被它“跟蹤”,一一反應到儀器中,方便研究人員迅速、準確地了解藥物在體內代謝途徑和規律,配制時間可縮短一半以上。氮-15也能幫助研究人員為農作物找到最佳施肥量,達到科學種田效果;采用氮-15標記的核酸等,還能使研究人員進行基因切連、受體細胞轉化等遺傳工程研究。
目前,高豐度氮-15產品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也是國家科技興貿計劃項目,被評為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百佳”項目。現主要銷往美國、日本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克售價近100美元,近三年累計新增產值6184萬元,創匯5185萬元,創利288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