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集團公司有關專家稱為“精細勘探主要推動者”的遼河油田公司,本世紀初展開遼河二次精細三維采集,一舉走出20世紀末遼河勘探“上報探明儲量平均單塊128萬噸”的陰霾。近年來,遼河油田勘探不斷取得發現,掌握了油氣持續穩產的主動權。遼河油田公司提出1200萬噸年產量規模要保持到“十二五”,而二次精細三維采集能否擔當實現這一目標的先行官呢?對此,記者采訪了遼河油田公司副總經理孟衛工。
孟衛工介紹說,二次三維采集突破制約勘探的瓶頸,探索老油田深化勘探的成功之路,為遼河油田經過30多年勘探開發,仍然能在陸上6600平方公里有效勘探面積上不斷實現勘探新發現,連續完成年5000萬噸儲量探明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
通過規模實施,“十一五”重點目標區帶已實現二次采集連片,資料品質大幅度提高,復雜構造成像更加精確,滿足了油田精細勘探需要,為深化研究提供了堅實保障,科研人員手中有了制勝的法寶。在二次采集基礎上開展的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疊前時間偏移連片處理示范工程——遼河大民屯全凹陷近千平方公里連片三維資料處理項目,贏得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勘探與生產公司領導的贊譽和好評。
大民屯勘探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二次三維采集。過去10年徘徊期間,主要是地震資料品質制約了勘探發現。2000年后,在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的支持下,遼河油田開展二次精細三維采集,資料品質有了質的飛躍。在此基礎上,通過精細研究,大膽創新,突破3000米統一油水界面的認識,突破沙三、沙四巖性勘探禁區,取得了勘探新發現。
二次三維采集是在一次三維采集基礎上,針對更高地質要求,面對十分復雜的勘探目標進行的。大民屯勘探對象深部潛山超過3000米,指標非常高。但是遼河勘探要突破,不容我們退卻,管理層統一思想,堅定了二次三維采集的信心。
科研人員在分析老資料采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時感到,過去勘探目標簡單、技術裝備水平低、管理粗放是造成資料差的主要原因。經過大量攻關試驗,獲得了需要的資料以及相應的技術方法和管理經驗。大民屯的攻關試驗,奠定了遼河二次三維采集的堅實基礎。
遼河素有地質大觀園之稱,地質構造異常復雜。對此,遼河油田對二次三維采集大膽進行技術創新。首先,針對工區地質構造情況進行優化設計,采取整體部署跨越不同構造單元,設計時針對目的層變化改變炮檢關系。如興隆堡—靜安堡工區位于大民屯凹陷中部,針對東、西兩側高陡構造帶、深部潛山及低信噪比地段進行射線模型追蹤、主要參數分析等精細論證。經采集結果證明,設計合理、有效,采集質量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在采集實踐中,形成精細表層調查技術,最佳巖性、多井小藥量組合的激發技術,大型障礙區特觀施工技術,低噪聲接收技術,定量化質量監控技術等一系列采集技術。可以說,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二次采集的成功。
孟衛工說,遼河陸上地表條件十分復雜,處在錦沈鐵路和沈鞍鐵路之間,工農業發達,大型村鎮密布。盤錦地區為九河下梢,濱海養殖業十分發達。這些都給采集帶來很大困難,也對企業與環境的和諧提出挑戰。對此,我們大膽進行管理創新,加大現場管理和監控力度。首先探索地震采集施工監理辦法,完善采集工程現場監督與技術支持監理制度。按甲乙方管理方式,聘請第三方監督實施現場質量控制;由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第三方監督與油田管理人員一起共同組成現場監督小組,全方位全過程負責施工現場技術和質量的監督、檢查,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了采集過程高效、高質量運行。在二次三維采集現場管理上形成嚴格開工驗收,嚴抓預案符合率,嚴把工序質量關,實行線束驗收方式,進行科學試驗,合理調整施工方案,履行現場、竣工兩級驗收等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成為優質、高效、安全、環保施工的重要保證,并取得一項項管理成果。前進地區三維采集填補水庫地區資料空白,使得大民屯凹陷三維連片。興隆臺城市三維采集,創立城區面積最大、方法最復雜、施工道數最多等多個之最,資料品質較以往大幅度提高。歡喜嶺對外合作,創全國首次萬道、寬方位采集紀錄,獲得優異的寬方位三維資料等。
孟衛工最后說,遼河探區包括遼河坳陷陸上、海灘—淺海地區及外圍中生代盆地群三大勘探領域。遼河油田的剩余資源量大,勘探領域廣,但勘探難度也很大。在冀東南堡大發現的鼓舞下,遼河油田公司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年產穩定1200萬噸至“十二五”。實現這一目標勘探首當其沖。下一步二次三維采集的重要領域是遼河灘海。我們提出大灘海的發展戰略,目前正在開展灘海的地震資料評價工作,找出影響資料品質的關鍵因素,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借鑒陸上的成功經驗,整體論證部署,分步實施,爭取用3至5年時間實現灘海二次三維采集連片。外圍盆地作為遼河油田的后備接替區,近幾年開展技術攻關,取得一些成果,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也是二次三維采集的重要領域。
遼河油田公司上下已統一思想,決心把二次三維采集工作做好做精,讓它成為實現油田持續穩定發展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