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佰樂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廠檢測試驗站的一名普通化驗工,但在站里同事們的眼里,他卻是一個“雙棲工人”。同事們說,他不只是一名出色的“化驗工”,還是一名優秀的“維修工”。
????這不,在前些天該站含水常規組的電熱套壞了,該站請專職電工師傅來修理,但是并沒能夠將解決問題。“如果就此丟棄,一個電熱套就要花費幾千塊錢,會造成成本的增加。”該站技術負責胡崎川向記者說道。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雙棲工人”王佰樂站了出來,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該站將維修的任務交給了王佰樂,“當時只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能修好就最好,修不好領導也不會怪罪我,”王佰樂笑著說道。可沒想到的是,經過半個小時的折騰,這個化驗工居然將電熱套修好了。
????其實,王佰樂的維修功夫不止于此,平時,這個站的電路哪里出了問題,只要找他,就能解決問題,也就在同一天,該站的電子天平因為使用年久而磨損嚴重,不能正常準確地稱重,重新派上了用場。
????為什么這個化驗工能夠解決那么多維修電路方面的問題呢?原來,王佰樂在學校的時候學的是電工專業,畢業后不久就來到了塔河油田采油一廠檢測站,自2008年2月以來,他在該站已經度過了三年半的時光。
????三年,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正是學習的旺盛期,對于本職工作,王佰樂上手很快,對于化驗的操作,慢慢從陌生變得熟悉起來。不僅如此,還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瓶油樣拿在他手里,只需要搖一搖,他就能將含水多少說得八九不離十,”同事鄒思佳說道。
????在含水常規組工作了兩年之后,王佰樂又到了質檢組,質檢組的工作就更加精密,需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耐心。其中,水質的固體懸浮物檢測則是考驗人的活兒,不但程序復雜而且持續時間較長,而其中一個烘干環節就需要四十分鐘左右,還要守在烘干器旁邊保證烘干質量。為了保證烘干效果,中午同事們下班回去吃飯的時候,王佰樂就帶著飯菜,索性坐在烘干器旁邊,以保證自己檢測出的固體懸浮物的準確和科學。
????來到質檢組一年后,這個年輕人在這個組扎下了根,不僅如此,由于他工作出色,還當上了質檢組的組長。“不管是技術還是敬業精神,王佰樂都是有能力勝任這個組長的位置的。”該站站長楊新勇說。
????“站里最近又壞了幾個電熱套,站領導又準備將這個任務交給他。”同事鄒思佳笑著說道。看來在工作之余,這個“雙棲工人”又要開始本職工作之外的忙碌了。
????(李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