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武漢江潤化工等在應城長江埠街賽孚化工科技工業園動工興建。至此,一個初具規模的精細化工產業群正在崛起。
長江埠鄉鎮企業曾經紅紅火火,出現了紡織廠、塑料廠、鋼窗廠、制傘廠、食品廠,甚至還辦起了軋鋼廠,這些企業經不住市場競爭的沖擊,紛紛停產。 現實逼得長江埠人尋找出路,一方面,長江埠是鹽礦區,化工原料基礎豐富,另一方面,在“退二進三”產業調整背景下,武漢市有大量的化工企業正在醞釀遷出市區。
長江埠街抓住機遇,重點對現有企業的廠房布局、設計包裝及環境綠化等進行統一規劃改造,打造整體形象,提高基地檔次。目前,工業園區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水、電、路、氣等配套實施齊全。為引進新企業實現 騰籠換鳥,首先聘請了原武漢市化工局副局長楊鏡鑫、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熊兆銘為招商代理人,通過他們,信息和投資意向源源而來。長江埠街派駐武漢的招商專班也及時搜集武漢化工企業的信息,先登記造冊,然后逐一登門招商。
長江埠原有的20多家鄉鎮企業的閑置廠房,成了吸引武漢高新技術化工企業前往發展的寶貴資源。1998年,武漢化工研究所實驗工廠率先進駐長江埠,當時該廠電解氟產品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廠址處于武昌大東門鬧市,限制了產能擴展。而長江埠既有現成廠房,電價又比武漢便宜,還有就近的原料配套。搬遷到長江埠后,工廠生產規模很快擴大了10倍。武漢志誠化工公司原在武昌三角路,因武漢過江隧道建設等原因須搬遷。在長江埠,志誠公司以較低的租金租下一處閑置廠房,僅用3個月就恢復了生產,產能也翻了一番。隨后,武漢三維、力發、漢星、志誠、吉和昌、德孚等企業紛紛落戶長江埠。
幾年來,長江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項目規劃、建設、技術進步三同步,賽孚化工科技工業園像滾雪球般發展壯大,盤活土地1000畝。目前,園區內已有40多家化工企業,有機硅、有機氟、電鍍中間體、醫藥中間體、酚醛樹脂等5大類、200多個系列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7億元,電解有機氟、硅烷偶聯劑、電鍍添加劑、病毒唑醫藥中間體4個產品銷量位居全國第一。2004年,東城工業園被命名為“國家火炬計劃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產品用到神州四號,五號飛船上.湖北長江賽孚化工科技工業園在并購3家企業后,去年投資3000萬元,新上一條年產50萬噸精細化工產品的項目,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又投資1.31億元,引進國家高新技術設備,上20萬噸產業生產鏈的二期項目。
長江埠鄉鎮企業曾經紅紅火火,出現了紡織廠、塑料廠、鋼窗廠、制傘廠、食品廠,甚至還辦起了軋鋼廠,這些企業經不住市場競爭的沖擊,紛紛停產。 現實逼得長江埠人尋找出路,一方面,長江埠是鹽礦區,化工原料基礎豐富,另一方面,在“退二進三”產業調整背景下,武漢市有大量的化工企業正在醞釀遷出市區。
長江埠街抓住機遇,重點對現有企業的廠房布局、設計包裝及環境綠化等進行統一規劃改造,打造整體形象,提高基地檔次。目前,工業園區占地面積18.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水、電、路、氣等配套實施齊全。為引進新企業實現 騰籠換鳥,首先聘請了原武漢市化工局副局長楊鏡鑫、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熊兆銘為招商代理人,通過他們,信息和投資意向源源而來。長江埠街派駐武漢的招商專班也及時搜集武漢化工企業的信息,先登記造冊,然后逐一登門招商。
長江埠原有的20多家鄉鎮企業的閑置廠房,成了吸引武漢高新技術化工企業前往發展的寶貴資源。1998年,武漢化工研究所實驗工廠率先進駐長江埠,當時該廠電解氟產品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但廠址處于武昌大東門鬧市,限制了產能擴展。而長江埠既有現成廠房,電價又比武漢便宜,還有就近的原料配套。搬遷到長江埠后,工廠生產規模很快擴大了10倍。武漢志誠化工公司原在武昌三角路,因武漢過江隧道建設等原因須搬遷。在長江埠,志誠公司以較低的租金租下一處閑置廠房,僅用3個月就恢復了生產,產能也翻了一番。隨后,武漢三維、力發、漢星、志誠、吉和昌、德孚等企業紛紛落戶長江埠。
幾年來,長江埠實現了環境保護和項目規劃、建設、技術進步三同步,賽孚化工科技工業園像滾雪球般發展壯大,盤活土地1000畝。目前,園區內已有40多家化工企業,有機硅、有機氟、電鍍中間體、醫藥中間體、酚醛樹脂等5大類、200多個系列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7億元,電解有機氟、硅烷偶聯劑、電鍍添加劑、病毒唑醫藥中間體4個產品銷量位居全國第一。2004年,東城工業園被命名為“國家火炬計劃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產品用到神州四號,五號飛船上.湖北長江賽孚化工科技工業園在并購3家企業后,去年投資3000萬元,新上一條年產50萬噸精細化工產品的項目,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又投資1.31億元,引進國家高新技術設備,上20萬噸產業生產鏈的二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