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蔡莉)飛馳的列車載著梁文萍一路南去,直奔目的地是九江石化,她要去幫助兄弟企業進行加氫新裝置的開工方案審查,對方正期待著她作液相循環加氫工藝的理論、實踐指導。
旅途疲憊,何況出發前,她作為石煉新建2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開工試車的操作指揮,幾晝夜沒有好好休息,但梁文萍的內心滿是沉甸甸的快樂——新裝置試車成功意味著具有國家級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工藝闖過理論關、實踐關,日夜鉆研的成果能在石化企業大力推廣更讓她欣慰。

“有路還怕走不到目的地?”
2010年初,石煉800萬噸擴能改造工程在選擇260萬噸柴油加氫工藝時,同時面臨機遇和挑戰:在世界范圍內首次采用“上流式柴油液相循環加氫”工藝。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只有來自實驗室的理論支撐,誰也不能輕言成功。
公司領導把期待的目光落在梁文萍身上,這個“弱女子”向來不負眾望:2005年,首都市場的汽油需求提高到國Ⅲ標準,梁文萍在極短時限內設計、實施了多項加氫裝置改造項目,幫助公司占領了生產經營的主動;隨后,為解決公司氫氣平衡問題,她組織實施技改,提升了產品質量和裝置穩定運行水平;集團公司“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OCT-MD生產國Ⅳ清潔汽油成套技術開發及工業應用》落在她的肩上,她如期完成,再次推動產品質量升級。
這一次,梁文萍更加渴望嘗試——新裝置設計能耗比舊工藝下降近一半,建成投產后,生產指標將在同類裝置中遙遙領先,而且遠期設計可以達到歐Ⅴ標準,能滿足產品質量不斷升級的要求,一次投資就能帶來長期效益,這些優勢都與石煉“擴能升級”的發展方向相符,無疑是一條值得探尋的路。
梁文萍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書籍和技術資料,她認定,新工藝的反應原理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完全具備實現的前提,有路還怕走不到目的地?
“我和這套裝置有了感情。”
2010年4月,梁文萍被抽調至800萬噸項目部的設計管理部,心中的目標就定格在開工網絡的那個節點:2011年底。那是裝置開車的時限。
盡管裝置如同正在母體孕育的胚胎,還沒有具體的形態,但梁文萍卻立刻進入了工作狀態,她已經憑借之前的鉆研熟悉它的每一個數據、圖表。對新工藝原理的深刻理解,對項目進度的全局掌握,使這個“弱女子”成了新裝置建設當仁不讓的“技術主力”。
事務千頭萬緒,工期環環相逼,她一方面反復對新工藝進行理論認證,一方面和設計單位溝通參數,還要帶領技術人員下現場進行三查四定、畫隱蔽工程圖紙……
2010年5月,開工團隊組建起來,人員培訓迫在眉睫,梁文萍白天帶著大家學習新、舊工藝的差異,晚上抓緊編寫培訓資料和崗位操作法。此時梁文萍的兒子正經歷升中學的關鍵考驗,老師一直強調“家、校配合”,但她無法做一個好的配合者。看著她每天帶著電腦回家,愛人半開玩笑地說:“你不但已經‘忘我’,連兒子都忘了!”對兒子,梁文萍的確感到歉疚:“每次看到老師的飛信上‘請家長關注’這幾個字就特別慚愧。別說像其他家長那樣關注孩子訂復習計劃、做階段總結,就連孩子的三餐有時也顧不上管。國家投資三億多在這套裝置上,我不敢松勁兒。”
“我不后悔自己的選擇!”
在很多人眼中,“升職、加薪”才是領導對自己價值的認可,在梁文萍眼中,哪里需要自己,自己的價值就在哪里。
2011年6月,公司機構調整,梁文萍被安排在作業部繼續擔任工藝主任,職務未升、稱謂沒變。一些熟識的人暗地問她:“你不后悔呀?辛辛苦苦搞工藝能有啥大發展?”“沒啥后悔的,跟裝置、流程打交道,打出感情了!”隨著裝置開工節點逐漸臨近,她更忙、更辛苦了:舟車勞頓奔波于兄弟企業,探討運行的經驗;食不甘味、寢不安枕地一遍遍修改工藝流程;在滴水成冰的嚴寒中爬上架子確認高壓系統的氣密……梁文萍越來越感到自己離不開新裝置。
2011年12月22日,260萬噸/年柴油加氫裝置硫化前反應系統第一次進油,裝置的核心調節從此刻開始。操作室里氣氛緊張,公司領導坐鎮把關,外援專家、裝置技術骨干齊聚現場,梁文萍抑制著激動和緊張交織的情緒,坐在電腦前親自調節參數,她知道,實踐和理論之間的差距會隨時發起考驗,必須冷靜操作。
在場人員很快注意到,熱高分液位的變化越來越劇烈,如果不及時控制,很可能造成高壓串低壓事故,引發爆炸。梁文萍的腦海里迅速交織著流程原理、工藝參數的各種關系,她果斷指揮操作人員停運循環泵和壓縮機,重新建立油路循環,恢復運行狀態后,實施再啟動操作,液位逐漸穩定。危機過去,梁文萍攥攥自己的手心——潮潮的全是汗,未休息片刻,她馬上投入了硫化過程操作。
隨后,最重要的硫化環節運行效果得到了在場科研單位人員和專家的好評:硫化劑的注入量穩定、液相好,新工藝流程運行相當成功,值得在石化系統推廣!
付出終將回報。“2011年度中國石化突出貢獻專家”的表彰名單上,梁文萍是為數不多的女專家之一。榮譽讓人艷羨,但她還是那樣淡定地忙碌于工藝管理,一如當初未被提拔時的平靜,在不理解她的人眼里,她似乎太容易滿足,又似乎不知道滿足。
梁文萍的心中,成功帶來的滿足異常清晰,不是嘉獎、不是升職,也不是剛剛得到的“中國石化突出貢獻專家”證書。帶著源自內心的情感鉆研,在石化技術發展的路上留下哪怕是淡淡一筆,在梁文萍而言,幸福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