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源華)她,是一個清瘦文靜、喜歡朗誦,看上去有些文藝范兒的知性女子;她,是一個在生產一線倒過20年班的產業女工,每天面對飛速流瀉的絲束、騰騰的蒸汽、機器高速運轉的恒定噪聲,每一個動作僅以秒為計;她,是一個獲得了許多殊榮的女子: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上海市勞動模范、連續兩次上海市三八婦女紅旗手;她,所帶領的班組獲得了全國模范職工小家稱號,她的家庭獲得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她,就是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代表、上海石化第一個化纖類高級技師——朱虹。
操作崗位上,她是“技術狀元”
1984年,朱虹18歲。這一年她來到上海石化生產滌綸短絲的卷繞崗位,開始了一名化纖操作工的倒班生涯。
在三班倒的崗位上,朱虹一干就是20年,從最初的一名卷繞崗位操作工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多面手,為此她付出了數不清的汗水和心血。她也從一名操作工成長為一名班長、值班長、工段長,帶領一支近40人的團隊,堅守在最繁忙最艱苦的生產一線,苦練技術,無怨無悔。
后來,由于生產裝置管理體制改革 ,她所在的車間、班組重組后,工作范圍從前紡延伸到后紡,工作崗位也從紡絲、卷繞、橫筒等3個擴展到8個,班組人員一下子增加到40多人。作為裝置唯一一名女值班長,后紡崗位的技術不熟悉,新整編的隊伍要帶好,生產線必須安穩運行,工作強度工作難度瞬間成倍增長,怎么辦?干到最累最苦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朱虹默默告誡自己:站直了,不能趴下!
朱虹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倔勁和刻苦鉆研的韌勁,在短時間內迅速掌握了她所管轄的8個崗位的所有操作要領和技能,并在車間組織的勞動競賽中,以7.9秒的時間一連扯了8個絲束頭子,在平均1秒時間內完成拉門、甩絲、扯絲、投入吸絲口等整套動作,刷新短絲裝置技能競賽紀錄。
隊伍要帶好,能耗要下來,技術要上去,當家法寶是崗位練兵和合理化建議。班組成員年齡、技術參差不齊,工作狀態、學習狀態和想法也都不一樣,朱虹自己先做出樣子,最累最苦的活她沖在前,最難最繁的操作,她陪著組員一起練。
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干得再苦再累也沒人吭聲,練操作技能也沒人畏懼退卻。在上海石化職業技能競賽中,她班組有3個同事獲得了“技術能手”、“技術明星”的優異成績;她這個“陪練員”,則過關斬將榮獲“技術狀元”!她提出的“油劑回收利用”合理化建議,每年為裝置節約油劑8646公斤。
有一年,上海石化開始研發1.2D超有光縫紉線用短纖維新產品。她帶領團隊日夜堅守操作第一線,積極配合科研人員做試驗。在處理異常狀況時,有時累得手直發顫,抬手吃飯都困難。半年攻關,朱虹團隊硬是咬牙堅持下來,終于獲得了成功,實現以國代進目標。如今,這個產品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
朱虹有一雙纖細漂亮的手,可是她的左手虎口上卻有一道很長的刀疤,提起這道刀疤,有一個驚險又感人的故事。
那天和往常一樣,卷繞間的工人們在各自崗位上工作,32股雪白的絲束如32道小溪以每分鐘1000多米的速度匯聚成一股飛流,突然,轉子上起了毛絲,卷繞工小陳急忙沖上去處理,也許是太緊張了,手一松,他的鉤刀夾帶在了絲束上,而此時,在后道工序的小王正進行著手摸漿塊的操作,她專注操作著,并沒有聽到大家的驚呼,全然不知危險正向她飛奔而來。一個剎那,只見朱虹撲上去,手一閃將飛旋著的鉤刀搶下。一場嚴重事故避免了。
正當大家慶幸時,卻見朱虹的手上滿是鮮血,鋒利的鉤刀將她的手割開了一個大口子,傷口縫了7針,朱虹的手上留下了這道永遠的刀疤。事后大家驚訝貌似柔弱的朱虹怎么敢去“搶刀”?她笑笑說:“一瞬間,哪容得猶豫,就想著不能傷到下面的小王,不能發生生產事故,‘搶刀’類似于本能的條件反射。”
這個團隊,在朱虹的帶領下,凝聚得像一片絲束似的,整齊、堅韌。這個集體,從公司優秀班組到上海市文明班組、全國模范職工小家,一步步成長,充滿活力。
同事有困難,她成了“靠山”
一個冬日的早上,在奉賢南橋中心醫院內科病房,一個清秀的女子正在細心地剝著鮮桂圓,將桂圓肉送到床上的老婦人嘴里。病友和家屬都在羨慕這位阿姨好福氣,一兒一女侍奉母親多么孝順。阿姨笑了:“這個妹妹是我兒子單位的領導,專程從石化趕來看望我的,交關過意不去。”原來,這位病人是朱虹班組里小林的母親。
之前,細心的朱虹發覺平日里內向少言的小林情緒有些低落,一問,原來他的母親患了腦癌,正住院治療。本來是家里主力的母親轟然倒下,年幼的孩子也沒人帶,小林又擔心母親又牽掛孩子,特別無助。當他得知朱虹是夜班翻出直接趕來醫院時,非常感動。
后來,朱虹又多次利用休息時間買了水果上門探望小林母親,鼓勵安慰她,溫暖護送了她生命的最后一程。小林母親對獨苗兒子放心不下,朱虹拉著她的手說:“阿姨,您放心,小林就是我們的親弟弟,我們都會關心他的。”每每念及于此,小林總是非常感激。今天的小林,已經從一個普通操作工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優秀班組長。
朱虹對班組近40名員工的家庭情況了如指掌,動態信息動態跟進。誰家家屬生病了,生活發生困難了,她都在第一時間前去慰問,彼此間良好的信任基礎使大家有什么難處和突發狀況都愿意對她傾訴。
班組有位女工家住市區,其丈夫因單位倒閉在外打零工,女兒年幼且患有先天性疾病,想讓女兒接受手術治療,可是夫妻倆所有積蓄只有37000元,手術至少需要50000元。家里境況不好,錢也借不到,可是3-5歲是手術治療的最佳年齡段。夫妻倆思慮再三,還是覺得班組比較靠得住,于是,向班組說出了家庭的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班組立即幫助她向單位提出困難補助和借款申請,另一方面動員班組同事資助她,很快為她籌集了手術所需的全部余款。如今,她女兒早已康復,每當憶及此事,她總是動情地說“是班組救了我女兒”。
班里班外,她是“帶頭大姐”
2001年,上海石化成立優秀班組長聯誼會,朱虹擔任會長,到現在這一干就11年。這個完全利用業余時間、不拿一分報酬的民間組織的頭,朱虹干得有聲有色不亦樂乎。問她這么多年,搭上那么多時間精力,費那么多心思,圖個啥?
朱虹笑說,太值得了。聯誼會從成立之初只有七八個班組參加,到如今有46個優秀班組參加,發揮了聯誼會“提升、示范、導向、輻射”的積極作用。
來自上海石化煉油、塑料、熱電、環保等各個崗位的優秀班組長周兵、王健華、姚文、黃海燕、陳健紛紛道出了在班組長聯誼會這個平臺上成長的經歷。通過“勞模與班組長結對”活動,班組長不僅向勞模學習專業技術、職業素養,更得到這些優秀前輩對班組長職業規劃的指導和啟發。電氣崗位主任技師姚文說:“朱虹付出的心血最多,默默為大家搭建學習鍛煉的平臺。”
班組長聯誼會不僅注重班組長專業技能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注重提高團隊職業素養和整體合力。聯誼會通過堅持開展自主培訓、交流學習,班組長技能等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1年,聯誼會只有1名班組長是高級工,如今46名班組長超過80%是高級技師,其余的也都是技師;班組長的職業素養也得到很大的提升,靦腆的發言流暢了,害羞的能言善道了,一個個敢抓敢管,能說會寫,能唱會跳。
聯誼會還有一個功能,就是直接匯聚最基層員工思想動態和熱點難點問題,與公司最高層領導直接對話,發揮了基層與公司領導層的溝通橋梁作用。近年,通過這個平臺反映的員工通勤車環境問題、倒班職工津貼問題、廠區異味問題、常年倒班員工薪酬提高問題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饋和落實、解決。
一個個班組長成長起來:姚文當選市第十次黨代會代表;高潔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黃海燕評上上海石化十大標兵;周兵走上了總值班長的崗位,自動化儀表高級技師富小青代表公司支援俄羅斯生產線開車……朱虹自己也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期間,朱虹的工作崗位、環境也在變化。2004年,她從滌綸短絲生產操作一線值班長崗位到油劑工段擔任工段長。又要從頭學起,朱虹的好學韌勁和吃苦耐勞精神幫了她的大忙。從一根管道一道閥門摸起,摸清了油劑工段的技術要領。為了讓大家都掌握操作要領,她制作了300多個金屬掛牌,將每一根進管、出管都標示清楚。
2008年,油劑調配系統全面升級改造,在邊生產邊改造的3個多月中,朱虹帶領同事們全身心投入,保證了正常生產,順利完成了系統升級。以往,生產線需要翻一個品種,調換油劑需要一天時間,換下來的油劑還要白白排放掉。通過系統升級、管路改造,只要切換閥門,1小時之內就可完成油劑調配、更換,同時還有效減少排污保證了清潔生產。
油劑崗位在生產流程中屬于輔助崗位,員工對專業技能學習熱情不高,朱虹說:“低崗位,不能低素質。”她堅持不懈提倡“低崗位高素質”,拉著推著大家學技術提高技能。令人鼓舞的是,2011年,油劑工段培養出了高級工!
目前,她的這支油劑團隊實現了質量零投訴的目標,油劑管理范圍又有延伸。朱虹說,油劑崗位雖是輔助崗位,但油劑好比是滌綸短絲生產中的血液,一點問題也不能出,這一環的質量至關重要。
無論做哪個崗位,她都是那樣帶上整個團隊鉆研技術、勤奮工作,都是那么拼命。問她為啥,她說,那么多的兄弟姐妹還在一線崗位倒班工作,他們的辛苦一點不比我少,而我得到了那么多的榮譽和肯定,我唯有懷著感恩之心,努力工作回報企業啊。
奉獻社會,她是“城市之星”
朱虹有一個溫馨的家。默默關心支持她的丈夫,挑起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務活;漂亮乖巧的女兒,秉承良好家風,好學上進;丈夫燒得一手好菜,有時候,朱虹的班組活動直接就拉到自己家里來了,大家一邊品嘗她丈夫燒的一桌佳肴,一邊開展活動,其樂融融。
朱虹有一個夢,就是想做一回志愿者。這個想法來自于她觀看北京奧運會的切身感受。當她在親切又陌生的北京,遇到問題時,總能得到志愿者熱情及時的幫助,這對她的感觸太深了。她就想,一定要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時候當一回志愿者,為來自四方的人們服務。
這個夢想,在2010年實現了。她不僅自己報名參加了世博城市站點志愿者,還極力鼓勵支持讀大學的女兒申請做世博園區志愿者。這對母女志愿者一個在金山石化站點、一個在世博園區共同實現她們的夢想。朱虹多年不用的療休假終于派上了用場,整整兩個星期在站點指導路人往返園區的交通路線、維持秩序。母女倆分別獲得了金山區志愿者“城市之星”和上海市“優秀志愿者”。
作為市第九次黨代會的代表,朱虹不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在聯系社區工作中,朱虹了解到她所聯系的金山工業區高樓村是個貧困邊緣村,村里至今還是坑坑洼洼的爛泥路,村民們出行不便,煩惱不少怨言不少。朱虹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多次向區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去年年底再去高樓村時,村委主任高興地告訴她,修路的經費已經落實。今年5月初,村內主要道路的修建工程已經開工,村民們出門就走水泥路的夢想有望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