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吳超 任連芳)“大勇,好樣的!真不愧是我們的‘節能先鋒’!”茂名石化煉油分部聯合六車間工藝員曲慧勇榮獲“廣東省節能先進個人”的消息傳來,辦公室里立刻歡呼雀躍起來。“大勇,車間優化節能出現了質的飛躍,你功不可沒,節能先進你當之無愧呀!”車間主任巫進文的話不僅肯定了曲慧勇,更激勵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曲慧勇電腦里收藏著幾個“寶貝”,那是他每天泡操作室,跑裝置現場收集回來的數據,他建立了文件夾,形成數據庫,這成了他優化節能的有力“武器”。
對抗三劑成本,優化有空間
“主任,加氫裂化裝置阻垢劑還有節約的空間,這是我收集的換熱器進出口溫度和壓差數據。”曲慧勇指著電腦上的數據向車間主任說。“好,公司推行‘節約一分錢,管理到精細’的理念,我們要盡量降低輔助材料成本,為企業,也是為我們自己增效。”
聯合六車間管轄的加氫裂化和蠟油加氫裝置使用的三劑包括原料阻垢劑、加氫緩蝕劑等,三劑成本價格高,而且伴隨著處理量的增大,用量也增多,很大程度影響著車間的成本和單位完全費用。
眼看三劑消耗和成本費用不斷攀升,曲慧勇坐不住了。“難道只能因循守舊嗎?”他找出自己記錄的三劑注入量、注入點溫度、壓差等數據,研究琢磨了起來。“外操,把阻垢劑注入濃度降低40ppm注入。”他來到操作室指揮操作工,將加氫裂化裝置的原料阻垢劑注入濃度首先從45ppm降低到40ppm,為考察阻垢劑注入濃度降低后對裝置生產情況和換熱器換熱效果產生的影響,他每天24小時對高壓換+熱器的換熱數據進行收集,并通過高壓換熱器的k值變化趨勢,評估阻垢劑濃度對高壓換熱器的影響,穩定一段時間后再對阻垢劑注入濃度進行逐步調整。最終成功實現原料將阻垢劑降低到30ppm,并維持了換熱器的換熱效果等參數正常。
曲慧勇嘗到了甜頭,他又開始對于蠟油加氫裝置三劑打起了“主意”。他對高壓換熱器E101換熱效率、原料油換熱溫度和塔頂回流罐V-201含硫污水的鐵離子進行跟蹤記錄運行數據和進行在線監測,一步步對三劑用量進行調整。在保證裝置和相關設備、容器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他嘗試著將三劑的注入量降至最低。
“要降三劑成本,必須持之以恒,跟蹤到底,才能既確保三劑使用效果,又最大限度降低消耗。”通過優化、跟蹤、總結、再優化,再跟蹤,曲慧勇找到了三劑優化降本的竅門,一年減少三劑成本費降低了20%。
較量動力消耗,降你沒商量
“請問,現在實時循環水用量多少?”曲慧勇一早上班就都操作室詢問循環水消耗情況。“每小時最高達到2000噸。”操作工的回答使曲慧勇皺起了眉頭,加氫裂化裝置設計早、側線產品多、潤滑油系統多,使得循環水冷卻器多達36臺,看著循環水流量計不停變化的數字,他又坐不住了,戴上安全帽,拿著測溫儀來到了現場。
他首先組織班組對裝置內的水冷器進出口水溫進行檢測,然后根據各水冷器溫差和介質冷后溫度,按照水冷器溫差在6℃~10℃和產品出裝置溫度不大于90℃的要求,“循環水還有減少的空間。”于是他自己動手和操作人員一起進行一邊對著指標,一邊對著流量計去、調節起閥門來。經過調整,循環水的用量有了明顯地減少。可是,卻循環水用量有時也還會出現用量突然加大的情況。
“這是怎么回事呢?”曲慧勇抓著頭發冥思苦想起來。“循環水占裝置能耗比重并不大,多用一點不影響裝置能耗。”由于來回開關閥門,班組的職工開始堅持不了了。“節約一分錢是我的目標,我一定要找出原因。”曲慧勇不服輸,他拿著自己收集的數據,一上午就泡在了現場,他一直盯著循環水進出口溫度、壓差等觀察,終于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原來是循環水進出口壓差變化造成用量變化的原因,他立刻提出根據循環水用量結合循環水壓差變化,重新調整循環水用量。
想法一提出,馬上得到車間領導的贊同,職工也投入了大膽優化操作中,曲慧勇一直跟蹤在現場和職工細心地調整,最終將每小時循環水用量最低降到了1300噸,經過跟蹤記錄,循環水用量在提降量過程中,只需稍微調整就能滿足指標要求,大大減少了多余循環水是浪費。
“大勇在現場,研究他的降耗大計,還沒吃飯呢。”辦公室的同事說,“讓他先吃飯,自己有能量才能干活嘛。”主任擔心小伙子忙壞了身體。
這會兒,曲慧勇正在加氫進料泵旁認真記錄著泵的進出口壓力等參數,正在思考著他的下一個節能降耗目標呢。
時間、數據和成績回報了曲慧勇的付出,經過了車間領導干部和職工的支持和配合,加裂裝置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動力消耗和輔助成本降低了,最給力的是裝置能耗從原來的30.01千克標油/噸降到了26.86千克標油/噸,創出了歷史最低水平。
看著這個刷新的歷史紀錄,曲慧勇輕輕地吁了一口氣,他在自己心里念叨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繼而,他又轉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