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麗婷)10月初的一天傍晚,夕陽的余暉下,一個高個子,身著迷彩服,全身被汗水浸透的小伙子從標注著28號的球罐里利落地爬出來,沖著對面的同事微笑著打了個“V”字手勢,“檢查完畢,罐內干凈,死角無殘余,氣體分析合格,可以交付檢修!”小伙子很快被圍攏在人群中間,“今天又順利搞定一個罐!” 他與大伙兒互相擊掌加油。
小伙子身后是一片白茫茫的液化氣球罐和MTBE裝置。這里是茂名石化安全生產的A類區域,擔負著全煉油系統液化氣、丙烯、丙烷的收送和MTBE的生產任務,球罐總儲量達到了2萬多立。由于絕大部分是投產二三十年的老球罐,幾乎每個星期甚至隔一兩天都有檢修任務,而且MTBE的主要原料也是液化氣和易燃的甲醇,這里被很多煉油人形容為“炸藥庫”,稍有一點不慎,就會引發多米諾式的連鎖災難性事故。可這個小伙子在這里竭心盡力一守就是十一年,讓球罐區和MTBE裝置都順利實現了安全平穩經濟運行。這個堅守“炸藥庫”的小伙子名叫龍建國,茂名石化煉油三蒸餾車間工藝員。龍建國靠什么守好“炸藥庫”,車間同事高度概括總結了三句話:“愛較真,擅鉆研,會算計。”
愛較真
由于原有球罐儲量已不能滿足新的生產需要,今年7月份,茂名煉油改擴建工程及配套項目的第一期工程——新建6個2000立的液化氣球罐投產工作全面鋪開。龍建國作為茂名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新建液化氣球罐及配套設施的現場開汽總指揮,白天十幾個小時守在現場,深入“三查四定”查找問題,督促整改,一個帆布包、一個水杯、一個記錄本就是他的全部行頭。
“新1、2號球罐與罐體相連的第一道法蘭怎么整改完了還是漏?把全部新球罐的這道法蘭全部返工才行。”龍建國嚴肅對施工人員說。“龍工,你看這7月30號馬上就要中交了,這些都是小問題,等中交完我們每天都有人守在這兒,馬上就可以解決的。”類似這種托詞阿龍聽過不下幾十次,這次他沒有直接跟他們理論,卻在暗中較上了勁。短短幾天,阿龍又多次深入罐體,檢查出大大小小問題276項,比原來的60多項翻了幾倍。拿著厚厚的問題清單,施工員頓時傻了眼。經過協調,中交日期延期到了8月底。“必須按照我們的要求100%高質量驗收合格,我們才收。”事后,阿龍一板一眼的跟施工人員說道。“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妙計真是高!”車間工藝員黃寶炎對龍建國豎起了大拇指。
9月12日,新建總儲量12000立的6個液化氣新球罐一次投運成功。阿龍也被公司授予煉油改擴建工程及配套項目第一期“開車標兵”稱號。
善鉆研
守好“炸藥庫”不光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還要肯動腦筋。“阿龍的腦子好使,善于鉆研疑難問題,是車間技術攻關的帶頭人。”這是車間主任黃郁春對阿龍的評價。
茂名石化地處南粵,到了七八月份更是酷暑逼人,有時地表溫度高達40多度。外界的高溫使液化氣不斷膨脹汽化,造成貯罐壓力飆升,不但容易引起機泵密封、閥門和法蘭的泄漏,有時還會起跳全閥,嚴重影響著球罐區的安全生產。“長期以來我們都是一到夏天高溫時就定期向罐頂噴淋大量的冷卻水降溫降壓,不但不能保障100%安全,每年還要消耗大量的新鮮水,看著都心疼。”球罐區大班長陳超無奈地嘆氣。“如何解決好這個難題,必須得想個好辦法。”阿龍上了心,對圖紙,查資料,折騰了十多天,腦子里眼睛里每天想的看的全是球罐。不久,阿龍提出了《在同類型貯罐間增設氣相壓力平衡管線》的合理化建議,并同時建議用一種名叫太空隔熱的涂料粉刷罐體表面。經過分部及車間討論實施后,達到了比預想還好的效果。球罐和管線表皮全都換上了新裝——從銀色變成了白色,不但隔熱效果好,而且造價不高。貯罐間增設了氣相平壓管線后,可以將壓力高的進料貯罐壓力直接泄往同類介質中壓力較低的送出貯罐或者空貯罐,壓力高的貯罐就不用開噴淋冷卻水進行降溫降壓,使球罐區新鮮水消耗由以往的300噸/月大幅降到了20噸/月,年節約新鮮水約4萬噸,合 6萬余元,安全又經濟。“龍工的點子一舉兩得,也省的我們經常去費心費力經常開關冷卻水了。”車間職工鐘太寧高興地說。
會算計
阿龍負責的MTBE可是公司的效益裝置。MTBE是目前生產高標號清潔汽油的主要原料,在化工市場非常搶手,高位時一噸能賣到9000多元。2008年5月裝置進行了擴能技術改造,但由于能耗高等種種原因,MTBE產品產量一直未到達6.7萬噸/年的設計值。
“不能讓本應到手的錢就這么白白流走。”阿龍把三種生產MTBE的原料配比進行了反復調整核算,開始在心里算計起來:“如果對三種原料按照配比進料,經估算比單處理化工碳四原料每年可增產MTBE產品約4000噸,比單處理另外一種碳四原料年增產MTBE產品約30000噸,這樣全年MTBE產品產量累計將達到70000噸,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過設計值。而且可以避免單獨處理化工碳四原料時反應劇烈,切換原料頻繁造成裝置操作波動和反應溫度難以控制而造成設備損壞變型的老大難問題。”
算計過后,去年10月,阿龍提出了對原碳四原料線優化改造方案,實施后裝置生產平穩,操作參數正常,MTBE產品較2010年增加了近1萬噸/年,能耗大幅下降了10個單位,遠遠超出了預期效果。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今年6月份,阿龍又把目光投向了球罐區的管線。“管線是多,但我們都習慣了,怎么從沒想過要去改變什么?”車間女工陳麗蘭對阿龍的精打細算打心眼里佩服。用阿龍的話說,管線多,操作閥門多,操作頻繁費時費力,不是降低工作效率嗎,那都是錢呀。又經過三個多月的“算計”,他的一個讓大家都叫絕的《球罐區管線優化改造方案》也快醞釀成熟新鮮出爐了,“聽說能減少50%左右的管線設備呢,以后我們的工作效率肯定是芝麻開門——節節高了。”車間職工們都對新改造方案的實施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