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馬琳 付喜艷)日前,江漢油田四機廠與印尼PT公司簽訂了一份出口兩套ZJ50DB鉆機及配套設備的訂貨協議,這是繼7月四機廠連續拿下印尼9套總價值約4000萬元的鉆采設備訂單后,在印尼市場取得的又一成果。潘永軍獲知這個消息,開心不已。
潘永軍今年56歲,是江漢油田四機廠駐印尼的一名售后服務人員。在印尼呆了十五年,對他而言,最高興的事莫過于看到廠里又拿到新的訂單。說起這十五年來在印尼搞售后服務的經歷,潘永軍說這輩子怕是都忘不了了。
“不想再去第二次”
1997年,江漢油田四機廠向印尼出口第一臺XJ350修井機。這是該廠產品第一次打入國際市場。廠里高度重視,派出了8人組成的技術服務隊。潘永軍作為其中一員,平生第一次來到印尼。
一行人“護送”著XJ350修井機來到印尼的一個荒島上,周圍全是原始森林。安裝完機子,大家開始調試。靜悄悄的林子忽然“嘩嘩”作響,原來是猴子聽到發動機的聲響,跑來看熱鬧了。
更讓潘永軍“不適應”的還在后頭呢。因為荒島上水資源奇缺,他們只得用泥沼里滲出來的顏色接近“可口可樂”的水洗澡。喝的水,要花5個多小時用船運進來。早上出去買塊豆腐到下午回來都餿了。
那個苦,潘永軍直言“不想再去第二次。”
安裝完設備,大部隊就要回去了。由于要留下一個人搞服務,技術全面的潘永軍被當地客戶點名留下。
逼出來的“印尼通”
到現場對客戶進行回訪,語言不通是個最大的障礙。到印尼的第二年,沒有翻譯了,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來,這可把潘永軍急出了一身汗。 一次,他連比帶劃半天,才讓客戶似懂非懂地搞明白了一個問題。
為了跟客戶無障礙溝通,年過四十的潘永軍開始跟當地老百姓學習印尼語。他把要學的第一句話“廁所在哪兒?”寫在本子上,不放過任何一個練習的機會。就這樣,他的印尼語越說越多,也越說越溜了。為了和當地老百姓融合,他把當地的風俗習慣也抄錄下來,沒事就背。比如印尼人講究過齋月,他不明白什么是齋月就上網百度。現在,碰到齋月,他知道商鋪要關門,早早地就會為自己備一些干糧。“在國外干活,一定要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潘永軍說。
定期去客戶那里回訪,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售前、售中、售后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沒事的時候也經常去跟客戶拉拉家常,把客戶的需求及時記下來,這是潘永軍總結出來的“服務經”。由于勤奮、敬業,潘永軍不僅和客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還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有個叫比迷的印尼人,每次到四機廠訂貨,都要請潘永軍陪同。在他看來,潘永軍不僅是個“印尼通”,也是個熱心助人的“活雷鋒”。
“不是我棒,是我們的產品棒!”
作為駐守印尼市場的“第一人”,潘永軍比任何人都關注著印尼市場的“風吹草動”。由于技術過硬,服務態度又好,他在當地小有名氣。許多人都慕名找他解決問題。
印尼PTTA公司去年在美國購買了三臺不同品牌的修井機。其中有一臺是由四機廠生產的XJ400修井機。由于不符合現場生產條件,有兩臺國外品牌的修井機需要配備配件。10月2日,PTTA公司的負責人找到潘永軍,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雖然這兩臺修井機不是四機廠生產的,但潘永軍還是爽快地答應了。現場測繪數據,然后發回廠里,等設計加工好的配件發回來,潘永軍又在現場進行安裝調試。就在這時,甲方派人到現場考察進度,由于對我們的技術不信任,他苛刻地提出了許多問題。潘永軍熟練地回答完問題,他豎起大拇指說:你很棒!潘永軍說:“不是我棒,是我們的產品棒!”潘永軍自信的表現,贏得了現場一片掌聲。三天后,另一家外國公司聽說后,也專程找到潘永軍,表達了合作意向。
以感恩情懷服務用戶,為潘永軍積攢了不少人氣。在他的努力下,四機廠鉆采設備已出口印尼60多臺(套),市場占有率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