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海洋部門表示,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主要來自陸地。大量污染物長期排海造成河口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喪失嚴重。統計顯示,每年由主要入海河流涌入海洋的污染物達千余萬噸。
去年,連云港市海洋與漁業局選擇連島東海域和贛榆石橋鎮大沙村沿海沙灘作為海洋垃圾監測區域。監測項目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底垃圾、海灘垃圾的種類和數量。
結果表明,連云港連島東海域主要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塑料袋、編織物和木片等,贛榆石橋鎮大沙村沿海沙灘主要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編織物和玻璃等。海底垃圾主要為塑料袋、易拉罐和玻璃瓶,其中塑料類和金屬類垃圾的數量分別占三分之一。
相關統計顯示,全球每天約有800萬件垃圾被傾倒入海,人類海岸活動和娛樂活動,航運、捕魚等海上活動是海洋垃圾的主要來源。海洋垃圾對鯨魚、海豚等大型海洋哺乳動物造成嚴重威脅。近年來,世界各地接連發生鯨魚擱淺事件,科學家解剖后發現,它們的腸胃里竟然全部都是垃圾。另外,海洋垃圾可通過生物鏈危害人類,如重金屬和有毒化學物質可通過魚類的食入最終在人體內富集。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近日表示,受陸源污染物長期大量排放及不當開發活動的影響,我國近岸生態系統受損嚴重,80%生態系統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河口污染嚴重。赤潮、綠潮、溢油、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環境突發事件頻發,也加劇了海洋生態惡化趨勢。
劉賜貴表示,我國應盡快建立和實施重點海域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有效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海總量,建立陸海統籌、河海統籌協調機制,將控制指標落到實處。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中國海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與政策研究”課題組也建議,制定國家海洋和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優先考慮圍填海、陸源污染(包括農業)導致的富營養化和漁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緊迫問題。成立國家海洋委員會,由國務院副總理擔任“國家海洋委員會”主任一職,建立陸海統籌和國家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形成政策合力,以保障目前海洋涉海的政策和法律有效執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