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近日美國能源署(EIA)公布的一則消息為近年來大熱的“頁巖油氣革命”潑了一瓢冷水。EIA將美國頁巖油主要基地加州蒙特利的可采儲量預測猛砍96%,從137億桶削減到6億桶,引發能源業大嘩。畢竟,這么少的儲量很難對美國能源生產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
這次披露的這個消息,提醒了廉價能源時代遠未到來。這對那些對北美頁巖油氣的過度炒作是當頭棒喝。但長期來看,頁巖油氣確實代表著真實的技術進步。在很長時間里,頁巖油氣開發因技術要求和生產成本高而被視為畏途,但近年來水平鉆法、水力壓裂等科技的發展,使過去無法開采的石油現在也能得到利用。不可否認,一些媒體的報道有一些過度興奮和炒作的嫌疑。新消息只是讓人們回歸現實和謹慎。
但其實,這只是對過度樂觀的情緒的一種修正,如果就此宣布頁巖油氣革命已經徹底破產了,還有點為時過早。這次EIA只是下調了利用現有技術可開采的儲量,并不是說那里沒有那么多石油,因為加州頁巖油礦的地質狀況與已經投入運營的北達科他、德克薩斯等地的油礦截然不同,而地質差別帶來的挑戰,在長期里是可以通過技術升級來逐漸解決的,只要新技術帶來的開采效率提高過程能夠繼續,這個障礙將被克服。
據EIA估計,從2012年到2040年北美總計可開采約253億桶頁巖油。不過,頁巖油開采在最初的幾周里產量最高,接著就會很快下降40%-50%,因此為了維持持久供應,就需要開采許多新油井。不過目前北美頁巖油面臨的主要障礙不是產能不足,而是運輸等基礎設施跟不上,例如現有輸油管道運力不足,以及現有煉油廠不適合冶煉頁巖油。另外,人們對頁巖油的溫室氣體排放、污染、影響美洲土著民的擔憂等也是制約因素。但一旦這些瓶頸得到突破,頁巖油氣依然將爆發出巨大能量。這場革命不會像有的人想的那樣飛速發生,但長期趨勢仍然值得謹慎樂觀。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頁巖油氣革命將使中東石油重要性下降,美國將逐漸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實現石油自給甚至轉變為石油出口國,從而引起世界地緣政治革命。美國對中東注意力的減弱和投入資源的減少,可能讓這個地區更加陷入動蕩,而中國等新興國家依然依賴中東石油,并日益受影響于這種動蕩。盡管高估頁巖油氣奇跡顯得有些幼稚,但低估其長期內的潛在影響,也將是幼稚的。
廉價原油時代可能不會很快到來,但頁巖油氣開發技術仍在飛速推進,且這些非常規能源在北美儲藏豐富,美國對頁巖油氣采取的稅收補貼等政策也在鼓勵其發展。北美頁巖油氣引發全球能源格局大變遷的可能性并未減弱,這個趨勢仍需中國謹慎觀察和未雨綢繆。為我國能源安全考慮,也需加快我國的頁巖油氣開采技術研究與商業化開發進程。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