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今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情況總體上不容樂觀,但分布地區差異比較大:西北干旱地區白色污染比較突出,中東部地區化肥農藥污染比較突出。下一步,我們將農藥使用量控制在30萬噸,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
張桃林說,農業面源污染現在的情況,總體上叫不容樂觀,但是污染種類多、分布廣,各種類型在不同地區差異是比較大的,在西北干旱地區,由于農膜的大量使用,農膜污染問題、白色污染問題就是比較突出的問題。
在中東部地區,由于化肥、農藥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氣候條件,可能農藥化肥面源污染的問題相對就比較突出。南方,由于畜禽養殖規模化水平比較高,規模也比較大,相對來講可能農業畜禽糞污污染問題就比較突出。
但是現在農業面源污染的形勢是局部有好轉,特別是通過我們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側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包括一些清潔生產資料和技術的應用,尤其是在一些重點防控地區,包括在滇池、巢湖、太湖有所好轉,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問題比較突出,而且還有加劇的趨勢。
“在農藥方面,現在農藥使用量,我們說要控制在30萬噸,現在在32萬噸左右,我國農藥利用率跟發達國家比較,我們還有較大差距。怎么解決這個問題,主要是要通過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包括生物農藥的研制,和農藥統防統治技術相結合,但是我們現在統防統治、專業化防治的措施應用的范圍還不是特別廣,所以我們把這個作為下一步需要加強的工作重點,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提高到30%以上。”張桃林說。
另外,畜禽糞污是農業面源污染的一個最大的來源,我們的農業面源污染在COD里面大概占到90%以上都是由于畜禽糞污,我們現在飼養生豬12億頭,出欄每年7億頭左右,而且現在規模化養殖的速度比較快,規模化養殖500頭以上的,可以達到40%左右。規模化養殖之后,做得好可以集中處置,提高利用效率,提高產業化水平,但是如果處置不當,或者配套設施跟不上,那么可能甚至會產生環境事件。所以這是為什么加強清潔養殖、標準化養殖,尤其是對配套設施加強建設的原因,我們提出75%以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貯存處理利用設施。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