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座談會現場。(張育 攝)
5月8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化工調研組在西安舉行了陜西、寧夏、內蒙古、新疆四省區現代煤化工發展座談會。陜西工信廳、新疆經信委等政府部門負責人,及延長石油集團、神華寧煤集團、陜煤化集團、兗礦集團等30余家發展現代煤化工業務的企業代表,與業內專家共同探討現代煤化工發展。與會代表認為,發展現代煤化工符合我國國情需要,在企業練好內功的同時,國家也應給予政策支持。
石化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指出,“十二五”期間,現代煤化工成為行業發展亮點。一方面,現代煤化工項目數量發展較快,已成為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另一方面,隨著一批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重大裝備自主化研制,現代煤化工技術水平邁上新臺階。
李壽生強調,既要看到發展的成績,也要正視問題。“十三五”是現代煤化工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依靠創新占領技術制高點,如何解決當前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如何開發新優勢,行業必須拿出一份答卷。在今后的發展中,現代煤化工企業應放眼世界,與全球石油化工企業進行全方位比對,提升自身競爭力。
與會代表呼吁,現代煤化工作為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尚處于示范階段,亟須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一是應明確現代煤化工發展的政策方向,同時進一步明確選擇示范項目的標準,規范行業發展。
二是在稅收方面給予煤化工企業支持。譬如,國家能否對煤制油的消費稅進行減免,傳統汽油、柴油、石腦油消費稅征收依據和對象是以石油基為原料生產的油品,而將此納稅標準套在新興的、以煤為原料生產的油品上不合理;大部分現代煤化工項目都建立了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過程廢物綜合利用,付出了大量科技投入,建議對符合環保部政策規定、進行工業廢物利用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
三是加大對企業環保升級的政策扶持力度。現代煤化工項目環境治理難度大、投資多,建議像支持電力企業脫硫一樣,給予財政補貼。
與會企業代表普遍認為,解決當前現代煤化工發展所遭遇的產品同質化、水資源短缺、環保壓力大等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企業應在創新方面練好內功,通過技術進步提高能源轉化率,減少投資,使現代煤化工的核心技術真正成為環保型技術。“十三五”現代煤化工走高端化、差異化之路,將對科技創新提出更高要求。應打破行業壁壘,建立創新平臺,加強行業間的橫向協同發展,聯合進行技術攻關。
業界觀點
向技術創新要競爭力
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山秀麗:現代煤化工今后要在世界范圍的大市場里,跟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去競爭,所以真正的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應該是技術驅動型,而不是能源驅動型。企業要明確如果沒有煤炭資源的收益,光靠技術是不是還能夠有足夠競爭力。
兗礦集團副總經理孫啟文:我國現代煤化工無論技術研發還是產業發展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是面臨政策從嚴、標準體系不完善、油價下跌的考驗。我國中長期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不會改變,發展現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手段,可降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并且具備技術條件和工業示范條件。未來產業要加快技術進步,進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中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棟:現代煤化工的特點是投資大,每噸產品成本中折舊費占50%~60%,而石油化工則是原料油成本占90%。因此,如果通過技術進步把投資降下來,煤化工就很有前途。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大鵬:煤化工發展的質疑聲一直沒斷,這說明我們的技術還是難以應對資源和環境瓶頸。現代煤化工要解決排放問題,首先要通過技術進步從源頭提升能源轉化率。國家應在政策方面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環境和條件。
陜寧蒙新應總體規劃
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彬:在低油價時,國家應加大對煤化工扶持力度,為今后的高油價做戰略儲備,但并不是說項目要到處開花。陜寧蒙新四個省區是未來發展現代煤化工的核心區,應該從國家戰略角度做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打破四省之間的區域壁壘。企業核心技術各家都有所長,大家應做好分工,資源共享,共同攻克現代煤化工發展難題。
內蒙古伊泰集團煤化工事業部總經理趙金立:建議國家像建立13個煤炭基地一樣,明確建立現代煤化工基地,煤化工項目必須進入國家規定的園區發展。這樣企業就能夠明確是否有機會進入園區發展煤化工,如果沒機會則應另尋出路。
脫硫脫銷應享受補貼
神華寧煤集團副總工程師焦洪橋:國家應重視對煤化工項目的環保補償問題。電廠脫硫脫硝在電價上享受國家補貼,而目前煤化工企業的熱電廠與燃煤發電廠以同樣的標準進行脫硫脫硝,投資較大但沒有政策補貼,希望能得到公平對待。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