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近日表示,由于油價暴跌、市場對潛在的供應增加擔憂,以及預期今年年底需求放緩,亞洲苯酚買家普遍預計苯酚市場維持跌勢。
苯酚純苯價差拉大
歐佩克決定維持現行原油產量不變以捍衛市場份額,之后原油期貨價格一路下滑,截至目前國際油價跌幅已超過10%.在此影響下亞洲原料純苯價格隨之回落,由12月4日的平均618美元/噸(FOB,韓國)跌至12月18日的556美元/噸(FOB,韓國),并造成該地區購買情緒慌亂。
目前,中國和印度的苯酚進口商都在緊盯油價下滑走勢,并不考慮任何潛在的供應限制。實際上,中國以人民幣計價的苯酚市場也在走軟,對1月份市場供應可能超過需求的擔憂也在不斷增強。這些因素都促成了亞洲買家看跌苯酚后市。
ICIS數據顯示,截至12月18日當周,中國進口苯酚現貨價格平均為807.5美元/噸(CFR,中國),較上一周下降了0.9%.然而,之前11月初至12月初的5周一直保持上漲趨勢。
據ICIS數據,純苯價格暴跌也使得苯酚與純苯價差進一步拉大,截至12月18日CFR中國苯酚價格與純苯價差約為250美元/噸,此前年平均價差為195美元/噸。兩者價差是衡量苯酚與上游純苯價格關系的一個標尺。據ICIS數據,2014年亞洲苯酚與純苯價差平均為221美元/噸。
廠家紛紛降負運行
殼牌公司12月1日宣布其位于新加坡武公島的裂解裝置的基礎化學品供應遭遇不可抗力。該套裂解裝置可生產96萬噸/年的乙烯和45萬噸/年的丙烯。市場消息人士稱,該裂解裝置停工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不過殼牌目前還沒有對具體停工時間給出答案。由于丙烯供應減少,三井苯酚新加坡公司已降低其苯酚/丙酮裝置負荷率至60%.另據市場消息,一家新加坡的異丙苯工廠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此外,日本也出現了苯酚生產問題。該公司表示,由于機械故障問題,日本三井化學將其在千葉的苯酚/丙酮工廠負荷率調低為60%.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疲軟,中國等地的苯酚行業也在削減產量。市場人士估計,中國苯酚廠商的負荷率目前僅為約50%水平。藍星哈爾濱、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常熟長春化工、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學(SSMC)、上海CEPSA化工和臺灣化纖(FCFC)等苯酚生產商目前都在降負荷運行。
據ICIS中國生產數據,中石化上海高橋公司的3套苯酚裝置都已停產。中石化上海高橋公司是中國最大的苯酚工廠。該廠自10月19日以來一直處于停運狀態。不過,這些裝置降負荷生產也意味著中國有約120萬噸/年的苯酚產能目前處于閑置狀態。市場人士表示,隨著苯酚行業盈利能力改善,一些中國的苯酚生產商會增加產量,由此又會使買家們再度擔憂供應過剩情況。
一家中國苯酚進口商表示:“通常每年這個時候市場需求均會出現下降。整體經濟放緩意味著許多規模較小的下游工廠將從1月初開始逐步減少其業務。”除中國內地外,包括臺灣長春塑料、臺灣昌盛化工(TPCC)、三井苯酚新加坡公司和韓國LG化學等苯酚生產商最近幾個月因為市場疲軟也縮減了產量。
據ICIS數據,截至12月18日當周華東地區國產苯酚出廠價格穩定為6050~6100元/噸,之前連續6周價格保持上漲趨勢。除了受上游市場和年終需求減弱影響外,貨幣疲軟也削弱中國進口商的購買情緒。近10年來,美國聯邦儲備局第一次加息可能會維持人民幣兌美元走弱趨勢,使以美元計價的進口苯酚成本更高。
下游產品疲軟減產
下游雙酚A和己內酰胺市場疲軟也促使亞洲苯酚減產。泰國PTT苯酚公司目前其苯酚/丙酮裝置處于100%滿負荷運行,其雙酚A產量已降低至約85%產能。己內酰胺市場疲軟也促使臺灣的中國石化發展公司(CPDC)削減了其環己酮的產能利用率。
目前,亞洲苯酚買家越來越關注潛在的苯酚供應增加情況。進入年終后深海進口苯酚明顯下降將有助于亞洲苯酚價格走穩。至于印度市場,由于中國苯酚可能涌入,也可能會加重印度苯酚價格下跌壓力。據悉,估計12月有6000~7000噸中國苯酚將出口到印度市場,1月份貨物可能會更多。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